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燃气改造技术分析摘要:锅炉按燃料划分有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等类型。目前,燃煤锅炉以其占地面积大,煤灰粉尘、噪音、污水严重等缺点,在一些城市正逐步被燃气锅炉所取代。对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项目的可行性和节能效果。引言我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燃煤锅炉占锅炉总数的83%,其中燃煤工业锅炉更是我国主要的动力设备。近年来,人们意识到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是造成大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燃煤工业锅炉作为我国能源大户,能源浪费相当严重,同时燃煤工业锅炉还排放大量的烟尘、SO2和NOx等污染物,也是我国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政策下,许多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将原有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锅炉,而此时企业出于经济考虑,“煤改气”成为企业节省资金、工期短、见效快、切实可行首要选择。1.燃气改造技术分析在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的工作中,应以不变动锅炉本体受压元件部分,减少对原有锅炉改动为原则。改造过程应着重从燃气燃烧器的选择、燃烧器数量的确定、燃烧器布置、炉膛布置的匹配性设计、选择防爆措施等方面考虑,循序渐进,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从实用性出发。1.1燃气燃烧器的选择在燃煤锅炉改造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燃气燃烧器。常见的燃气燃烧器按照空气供给方式可以分为引射式燃烧器、鼓风式燃烧器和自燃引风式燃烧器三类。引射式燃烧所需的空气由燃气射流吸入,鼓风式燃烧器需鼓风设备将空气送入燃烧系统,自然引风式燃烧器则依靠炉膛中的负压将燃烧所需的空气吸入燃烧系统。对于燃烧器的选择应对比三种燃烧器的特性结合锅炉原有炉膛的特点进行考虑。1.2燃气燃烧器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要求降低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坏。燃烧的完全度主要与燃气和空气混合均匀程及空气是否充足有关。一般在空气量充足、混合良好的情况下,使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为零并不困难。当燃用高热值燃气时,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坏不应超过0.5%;燃用低热值气体时,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坏不应超过1.5%。在采用预混燃烧器时,容易使不完全燃烧损坏控制得比扩散燃烧时低一些。1.3降低烟气中的过剩空气系数是降低排烟损坏有效措施。排烟中的过剩空气量与烟气通道漏入的空气量之和。对微正压运行的锅炉,烟气通道漏入的空气为零,此时主要过剩空气量取决于燃烧时的过剩空气量取决于燃烧时的过剩空气量,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降低燃烧时的过剩空气量,对提高锅炉的热效率是有好处的。燃烧器能否保证在尽量低的过剩空气系数下运行,是燃烧器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1.4燃烧器的火焰特性与炉内换热和锅炉的其他特性密切相关。比如,扩散燃烧时,其半发光火焰比无焰燃烧时的火焰辐射能力强,对炉内传播有利。燃烧器喷口的气流应有较高的速度和较大射程,以使炉内火焰充满度较好。在利用耐火材料加强炉内传热时,需要与辐射面相适应的火焰形状和火焰速度。1.5充分考虑燃烧速度。实际生产中,由于中小型锅炉常在负荷多变的情况下使用,因此,要求燃烧器有很宽的负荷调节范围。改造后的燃气锅炉在运行时,应使炉膛火焰充满度比较好,不形成气流死角,避免相邻燃烧器的火焰相互干扰,同时未燃尽的燃气、空气混合物不应接触换热面,以免形成气体不完全燃烧。但高温火焰要避免高速冲刷换热面,以免换热面热强度过高使管壁过热。因此,在选择燃烧器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燃气和负荷,近似估算燃烧火焰的长度。2、燃煤锅炉与燃气锅炉不同之处2.1燃烧方式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是将煤通过破碎设备,经皮带进煤仓,通过给煤机利用播煤风,撒入炉膛;通过循环灰加热,流态化燃烧过程。而煤改气后将焦炉煤气和驰放气混合合由四个燃烧器喷入直接燃烧。2.2燃烧产物煤主要是由C、H、O、N、S等元素和灰分及水分组成,煤燃烧放出热量后,生成SO2、SO3、NOx灰分和水分,而SO2、SO3、NOx由烟气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而焦炉气和驰放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经过燃烧后,主要生成CO2和H2O,相对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的排放SO2、SO3、NOx要少得多。2.3通风方式燃煤锅炉一般采用负压燃烧,基燃烧过程是由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配合配合的配合来共同完成,煤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空气,而由于炉墙烟道的漏风,过量空气系数可达2.1-2.5之间。燃气锅炉采用微正压或微负压燃烧,需要的风量小,在燃烧器内空气能较好的与天然气预混。微正压燃烧没有炉墙和烟道的漏风因素,运行中烟道出口空气系数可为1.05-1.2。2.4燃料易爆性燃煤锅炉燃烧安全,炉膛不易发生爆炸危险。而燃气锅炉在爆炸浓度界限内,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危险性较大。2.5锅炉自动控制燃煤锅炉由于受到煤种、料层厚度、鼓风量、引风量、风煤配比等原因,要做到根据负荷来自动调节锅炉运行参数的难度大。而燃气锅炉所受影响因素较少,可根据负荷调节燃烧器阀门大小,容易实现自动控制。
本文标题:燃气改造技术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9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