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物理环境: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重力场、地磁场、电场、辐射场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自然界中各物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即构成了物理环境。2环境物理学:是在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3环境物理学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穴、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4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1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要素都是人类所必需的,因而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环境科学的其他分支不同,它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宜人类活动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条件;2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中的量决定的,因而环境物理学同其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量研究。5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其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留,一旦污染源消失,物理性污染即消失;2物理性污染有局限性,其中噪声污染还具有分散性;3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6噪声:从心理学角度讲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从物理学观点看,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环境学角度来讲将人类不需要的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称为噪声;医学上将超过60dB的声音称为噪声。8噪声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9噪声控制途径: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10噪声控制程序:1噪声源测量和分析;2传播途径的调查和分析;3受影响区域的调查;4降噪量的确定;5设计控制方案;6设计施工;7工程评价。1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声波的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传播的是振动,不是物质的迁移。13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20KHZ,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称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14声音的频谱是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描述声音强度和频率关系。16平面声波:波振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即点声源17相干波: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存在固定相位差的两列波的合成。18两种不同的传声介质,只要声特性阻抗相等,那么对声波的传播就好像不存在分界面一样。即传播能量最大。1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单位“宋”。响度级:选取频率为1000HZ的纯音声压级40dB为基准音,调节1000HZ纯音的声压级,使大量受试者判断,若某声源的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亮,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压级值。单位“方”20统计声级:为了描述噪声随时间变化特性,在噪声评价中采用累计概率表示,称为统计声级或累积百分声级。22吸声量=吸声系数*吸声面积。A=S*a吸声系数是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Ea/Ei.23吸声系数除与吸声材料本身结构、性质、使用条件有关外,对于同种材料还与声波的入射角和频率有关。24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性质的影响,其中声波性质除与入射角度有关外,主要和频率有关。25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混响室吸声系数和驻波吸声系数。26常用的吸声结构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27为增大吸声系数与提高吸声带宽可采取的办法:1组合几种不同尺寸的共振吸声结构,分别吸收一小段频带,使总的吸声频带变宽;2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层多空吸声材料,材料距板的距离视空腔深度而定;3穿孔板的孔径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内阻尼;4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结构,以改善频谱特性;5在穿孔板后蒙一层玻璃丝布等透声纺织品,以增加孔颈摩擦。28室内声场按照声场性质的不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另一部分是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的混响声场。29混响时间:室内声场达到稳定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记作T60、30混响半径:指向性因数Q=1时的临界半径。混响半径以内以直达声为主,吸声结构吸声效果不明显;以外以反射为主,采用吸声结构才有效。31透声系数表示隔声构件本身透声能力的大小,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的比值33隔声罩通常是兼有隔声、吸声、阻尼、隔振和通风、消声等功能的综合结构体。34隔声罩的插入损失的影响因素:平均隔声量,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隔声罩壳体的平均隔声量愈大插入损失愈小,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越高,插入损失越高。35隔声罩设计注意问题:1隔声罩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形状2用刚性轻薄材料制作时,须在壁面上加筋,涂贴阻尼层,以抑制与减弱共振和吻合效应的影响3罩内必须进行吸声处理,衬贴吸声系数较大的多孔或者纤维状吸声材料,表面敷设较牢固的护面层4隔声罩内所有缝隙应密封严实5罩体与声源设备及其机座之间不能有刚性接触,以避免形成声桥,使隔声量降低6隔声罩设计必须与生产工艺相配合。36隔声屏设计注意问题:1有足够高度,保证减噪效果;2必须配合吸声处理;3主要用于控制直达声,能有效防止噪声的发散;4本身必须有足够的隔声量;5为了便于人或设备的通行,在隔声要求不是太高时,可用人造革等密实软材料护面,中间夹以多孔吸声材料制成隔声帘悬挂起来6设置隔声屏时,应使之适当靠近噪声源处。37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才传播的装置。38消声器要求:声学性能,有足够大的消声量;空气动力学性能,压力损失和功率损失在允许范围内;结构机械性能;外观要求,价格要求。38消声器的评价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减噪量。39阻性消声器是一种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40阻性消声器按气流通道分为直管式、片式、折板式、蜂窝式、声流式等。41阻性消声器的影响因素:频率的影响、结构因素的影响、气流的影响。42高频失效:对于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定限度时,由于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这一现象称为高频失效。43抗性消声器利用盛康的大小来消声,选择性较强,适用于窄带噪声和低、中频噪声的控制。改善消声频率的方法:扩张室内插入内接管;将多节扩张室串联。44共振消声器改善消声性能的方法:选定较大的K值、增加声阻;采用多节共振腔串联。45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46人为振动污染源有:工厂振动源、工程振动源、道路交通振动源、低频空气振动源等。自然振动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47振动基本物理量:频率、周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48振动的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加速度;2振动级,一般选用振动加速度级和振动级作为振动强度参数。49振动的评价标准:振动的“感觉阈”、振动的“不舒服阈”、振动的“疲劳阈”、振动的“危险阈”。50常用的阻尼减振方法有:自由阻尼层处理和约束阻尼层处理两种。51常用的隔振材料有橡胶、软木、毛毡、玻璃纤维等。52阻尼材料的影响因素有:温度、频率、其他因素(动态应变、静态预载等)51工程上常用隔振装置:钢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弹簧隔振器等,目前广泛采用金属弹簧隔振器和剪切橡胶隔振器,以空气弹簧隔振器效果好。52射频电磁场:一般交流电的频率在50HZ左右,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10^5HZ以上时,其周围就形成了高频电场和磁场,即射频电磁场。53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作业场所超短波辐射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4电磁辐射防护基本原则:主动防护与治理;被动防护与治理55电磁辐射防治基本方法:屏蔽;接地技术;滤波;其他措施56电磁辐射防治技术: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静电防治。57辐射的生物效应:躯体效应;遗传效应58辐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59辐射防护原则:辐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的限值。60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审管部门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弃物。61放射性废物来源:核设施、伴生矿、技术应用62放射性废物特点:长期危害性;处理难度大;处理技术复杂63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四十字方针”减少生产、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65固化的一般要求:高放废物的固化技术应能进行远距离控制和维修,低、中放废物的固化操作过程应简单,处理费用低廉66固化特性指标:低浸出率、高热导率、高耐辐射性、高生化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高机械强度、高减容比。67常用固化方法: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玻璃固化68减容技术:压缩或焚烧69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絮凝沉淀;蒸发;膜分离和过滤;离子交换和吸附70对放射性去污技术室21世纪放射性废物管理和核设施退役的关键技术。71放射性去污: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沉积在核设施结构、材料或设备内外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72核放射性去污技术选择原则:1效益方面,辐射安全、去污效率、经济效率、废物的最少化;2技术方面73热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74城市热岛效应: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一种效应。76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的一种物理特性。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中,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78温室效应综合防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适应气候变化79光污染:当光辐射过量时,就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称之为光污染。80光污染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81光基本物理量: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82电光的技术特征参数:发光效率、光源寿命、光源颜色和有关电气性能。
本文标题:物理性污染控制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1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