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猪场流行性腹泻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法
猪场流行性腹泻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法猪流行性腹泻是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猪肠胃道传染病。以水样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又称流行性病毒性腹泻(EVD)。1971年首发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陆续发生本病,且流行严重。主要发生于冬季、大小猪均可感染,仔猪死亡率达50%以上。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粒子呈现多性性,倾向圆形,外有囊膜。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猪、保育猪或肥育猪的发病率很高,尤以哺乳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变动很大,约为15—85%。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等而传染。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如果猪场陆续有不少窝仔猪出生或断奶,病毒会不断感染失去母源抗体的断奶仔猪,使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在这种繁殖场内,猪流行性腹泻可造成5—8周龄仔猪的断奶期顽固性腹泻,且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潜伏期一般为3—6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最高的死亡率达100%。此病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加强营养,控制霉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脱霉剂,同时加入高档维生素,冬季提高舍内温度,特别是配怀舍、产房、保育舍。大环境温度配怀舍不低于15℃、产房产前第一周为23℃、分娩第一周为25℃,以后每周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止;产房小环境温度用红外灯和电热板,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猪的饮水温度不低于20℃。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赶入产房,产房提前加温。定期做猪场保健,全场猪群每月一周同步保健,控制细菌性疾病的滋生。母猪分娩后的3天保健和对仔猪的3针保健,可选用高热金针先注射液,母猪产仔当天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若有感染者,产后3天再注射10毫升~20毫升/头,仔猪3针保健即出生后的3天、7天、21天,分别肌注0.5毫升、0.5毫升、1毫升。应急处理处理措施若在猪群中发现症状,在种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发生呕吐腹泻后立即封锁发病区和产房,尽量做到全部封锁。扑杀10日龄之内呕吐且水样腹泻的仔猪,这是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猪群的最稳妥做法。之后对8日龄~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盐拌土霉素碱或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次~5次,确保不脱水为原则。病猪必须严格隔离,不得扩散,同时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推荐方案:高热金针+刀豆素,5天之后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主场中的流行。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保护率达85%,可用于预防本病。还研制出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在发病主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这两种病的发生。①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价菌。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疫苗,可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②白细胞干扰素2000~3000国际单位,每天1~2次,皮下注射。⑧口服补液盐溶液100-200毫升,一次口服。④盐酸山莨菪碱,仔猪5毫升,大猪20毫升,每天一次,后海穴注射。
本文标题:猪场流行性腹泻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2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