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境监测复习题1/7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3.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在野外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4.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5.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6.作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手段,强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7.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游离性余氯(接触30min后游离氯不低于0.3mg/L)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复习题2/7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ⅠⅡⅢ属于一级标准;ⅣⅤ属于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厂属于三级标准。11.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三类地区: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水质污染分类化学型污染——由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造成的污染;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2.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3.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物量。4.水质监测的分类:环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5.水质监测的对象:环境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水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6.地表水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湖、库)、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7.用于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其他方法:有机污染物类别测定、耗氧有机物测定8.污染物形态:污染物形态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一定形态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有其发生和演变过程,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转变为其他形态,具有不同强度的毒性。9.对污染物形态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直接测定法;分离测定法;干法;理论计算法;10.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基础资料的收集,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1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1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环境监测复习题3/7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3)控制断面:n个,排污口下游500米处敏感口混匀口(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需学会如何设置13.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采样点的布设:对照监测井:上游;控制监测井:污染源周围,特别是下游14.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医院废水。15.水样的类型(一)瞬时水样: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二)混合水样: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三)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综合水样。16.采集水样注意事项(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易受环境影响)17.运输注意:(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或玷污,应装箱,用泡沫塑料挤紧,在箱顶贴标记,同一采集点的样品瓶应该放在同一箱中,应有交接手续。(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制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18.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法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1)加入生物抑制剂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NH4-N,COD);用H3PO4调至pH为4时,加入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2)调节pH值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酸化至pH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加入NaOH调至pH为12时,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测定汞的水样需加入HNO3(至pH<1)和K2Cr2O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汞易挥发);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还原)等。19.预处理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suspendedsolids),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20.消解水样的方法:湿式消解法,干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等。21.富集与分离:(一)气提、顶空和蒸馏法1.气提法2.顶空法3.蒸馏法(二)萃取法1.溶剂萃取法2.固相萃取法(SPE)(三)吸附法(四)离子交换法五)共沉淀法1.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利用Fe3+沉淀Al3+,加入氨水)2.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3.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22.水中的固体物分为总固体物(总残渣),溶解固体物(可滤残渣)和悬浮物(不可滤残渣SS)环境监测复习题4/723.(一)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24.(二)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被中和变为;继续滴定,甲基橙由橘黄色变为橘红色。酚酞为指示剂消耗强酸量为P,甲基橙为指示剂消耗消耗强酸量为M。总和为T。有可能出现下列五种情况:1.M=0(P=T);只有OH-2.PM(或P0.5T);OH-,CO3*2-3.P=M;只有CO3*2-4.PM(或P0.5T);CO3*2-,HCO3*2-5.P=0(或M=T)。只有HCO3*2-碱度酚酞碱度和甲基橙碱度,其单位为mg/l表示()25.酸碱度与PH的区别:PH表示酸碱度强弱,酸碱度表示所含酸或碱性物质的含量。23.测定水的pH的方法:比色法,玻璃电极法26.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碘量法,修正的碘量法,氧电极法。27.简答(96页)简述碘量法测定水中DO的基本原理,并写出主要方程式。答:DO(O2,mg/l)=(c*V*8*1000)/V水28.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29.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滴定法30.简述纳氏试剂法测定NH4-N的基本原理(104页)31.纳氏试剂的配置:在经絮凝沉淀或蒸馏法预处理的水样中,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32.测氨氮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其特征波长:410-425nm,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697nm,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征波长220nm。测氨氮用玻璃比色皿,硝态氮用石英比色皿。33.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硝基苯类,石油类。环境监测复习题5/734.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35.重铬酸钾法(113页)36.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37.BOD/COD:衡量污水可生化参数,小于0.3,难生化降解,大于0.3,可生化降解性越好,即使用厌氧,好氧等生化工艺处理效果较好。38.测定BOD的方法稀释与接种法(五日培养法,BOD5法)(118页)39.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燃烧法)碳表征,cfBOD是氧表征。40.好样分解的两个阶段:1含碳物质化阶段含碳有机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2硝化阶段,含氮有机化合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1.底质的概念:江,河,湖,库,海等水体底部表层的层积物。42.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称。4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菌:菌胶团(吸附,氧化分解,凝聚,降沉)、球衣细菌(分解有机物)、其他细菌,原生动物(指示作用),藻类(增加溶解氧)。44.污泥沉降比: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42.污泥浓度(MLSS):1L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称为污泥浓度。103-105度烘干,2小时后称重。环境监测复习题6/743.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SI),系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
本文标题:环境监测(学长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3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