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熟悉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学习难点: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自主学习,请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1.金刚石和石墨:(1)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固体色细鳞片状固体,有滑腻感光泽琢磨后有光泽有光泽硬度导电性用途钻头、刻玻璃、装饰品等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2).、、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很大差异。(3).木炭具有结构,它具有能力,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来吸附毒气。(4).C60分子是由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2)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氧气充足时、氧气不足时。②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碳表现出还原性,可以作,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氧,生成气体,如:碳还原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用于炼铁,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颜色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空气,溶解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固态二氧化碳叫,可用于。(2)化学性质:①“三不”:不、不、不。②与水化合,反应方程式为,其生成物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③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与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4.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用途:主要表现在、、、化工原料等。(2)温室效应: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或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②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两极的,使,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农业减产等。③缓解措施:,。5.二氧化碳制取:(1)工业制法:①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产物是二氧化碳②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利用或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是因为;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其会挥发出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②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图所示ABCDEF乙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理由是。②带小孔的隔板①③收集方法:,理由是。④检验方法:,验满方法:。6.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比空气,溶解性。(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剧毒性:使人中毒的原因。(3)用途:①②(4)对环境的影响一、例题解析:例1: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A.石墨B.铁C.金刚石D.石灰石(解析)石墨是深灰色固体,质软,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故可用来作铅笔芯,因此答案选A(变式训练)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墨水,其理由是()A.单质碳不跟其他物质反应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D.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例2:下列各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只含碳元素的物质C.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D.只含氧元素的物质巩固练习: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不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不是混合物2、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一氧化碳B.金刚石和石墨C.冰和干冰D.氧气和液氧例3:如图6--1所示是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根据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开始进行,则B中的试剂是。(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没有完全吸收的含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还一定有少量的气体。(3)写出大试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时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5)为防止从A处排出的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应将此处排出的气体。巩固练习:已知四种物质A、B、C、D,常温下A是黑色固体,B、C、D都为无色气体,A和B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化合生成C和D,A和C在高温条件下可化合生成氧化物D。①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B,C,D。②A和另一种黑色固体加热反应能生成一种红色固体和气体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例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6--2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2)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则B中的药品属液态的是___________,块状固体是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B中发生的现象是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不选其它两个装置的原因是、;检验CO2已集满的方法是。(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或_,收集装置是________或_______,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图6--1图6--2图6--1
本文标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8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