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系部:能源工程系专业班级:测量510-1学生姓名:董鹏飞指导老师:成绩:2015年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地籍测量的内容..................................22.1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22.2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42.2.1城镇地籍测量...............................................42.2.2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应用...............................82.3土地利用调查与土地权属调查...................................8第三章全站仪与数字化成图系统...................................183.1全站仪测图方法与技术要求....................................183.1.1全站仪测图的仪器安置及测站检核............................183.1.2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规定..................................183.1.3数字地形图测绘需求符合的要求..............................183.1.4全站仪测图野外数据采集....................................193.2内业数字化成图..............................................193.2.1内业数据传输..............................................203.2.2数字化成图作业步骤........................................253.2.3各类地物绘制要求..........................................263.2.4地形图的修测..............................................283.2.5地形图的编绘..............................................29第四章实例.....................................................31第五章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41+1第一章绪论本次顶岗实习的单位是中纬公司,参与的是土地确权调查、即是地籍测量。地籍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Catstrum”,其意为征税对象的登记。由此可见,地籍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含义即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地籍不但为土地税收服务,而且还为了保护土地的产权和土地的利用规划服务。其主要内容有应纳税的土地面积,土壤质量及土地税额的登记。因此,地籍是反映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等状况的土地档案,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有关政策,进行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之一。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地籍资料要为国家的地籍管理提供依据,而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为了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进行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称为地籍工作。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所以,建立并健全地籍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土地数量和质量地动态变化情况,保持土地调查地现势性,而且可以利用它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2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地籍管理从最初单一的税收地籍发展到产权地籍,再到现在的多用途地籍,其内涵不断丰富。在此过程中,测绘手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测绘仪器从最初的原始工具到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现在GPS技术正在不断得到应用。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在记载地块状态时,还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地籍信息包含着地籍图集,地籍数据集,地籍薄册,它们之间通过特殊的标识符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个标识符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块号(宗地号或地号)。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地籍管理从最初单一的税收地籍发展到产权地籍,再到现在的多用途地籍,其内涵不断丰富。在此过程中,测绘手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测绘仪器从最初的原始工具到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现在GPS技术正在不断得到应用。+3第二章:地籍测量的内容2.1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现有系统的深入研究,了解GPSRTK基准站及流动站的设置及GPSRTK测量,学会使用数字地籍测图软件南方Cass7.0的使用方法。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可测定图根控制点,并使用全站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地籍测量等原理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城市和地籍图式技术方面知识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最终要求得到一幅分幅地籍图或宗地图。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RTK测量与全站仪测量的基本思想基本特点及关键技术。在地籍测量中,进行RTK定位时,基准站把观测值及测站已知坐标通过数据链发送到移动站,移动站不仅采集GPS观测数据,而且通过数据链接收到基准站数据,并在移动站上形成差分观测值后,实时求出移动站厘米级精度坐标。移动站可处于静态,也可处于动态,可以在一个固定点上进行初始化后进入动态工作,也可以在动态条件下进行初始化。GPS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GPSRTK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GPSRTK技术的概况和地籍测量及GPS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实践,包括对外业和内业的实践,进一步了解GPS在地籍测量中现状及应用.接下来进行测图和制图.与此同时软件,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一张完整的分幅数字地籍图。通过一些资料的初步了解,我可以大略的了解到一些GPSRTK技+4术的思想。应用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地籍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5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而带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GPS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2.2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2.2.1城镇地籍测量1,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所谓实用性也就是根据测量区域的具体实际来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测量方法,或选择几种测量方法并举的原则。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如针+5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在街道或街坊外围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2,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测区内有现成的大比例地形图或规划图,可首先对其进行平面地物的修补测,舍去不必要的地貌、地物,然后结合宗地勘丈数据及地籍要素装绘成图解地籍图,既省钱、省工、成图周期短,又能达到目前土地管理的要求。对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选用全解析法进行地+6籍测量,而经济实力较弱地区可选用部分解析或图解地籍测量方法。城镇或部分建制镇可选用全解法、部分建制镇或村庄可选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针对同一城市内,其建筑物的新旧程度,可选用不同方法,如城市内部新建城区可选用全解法、密集的旧城区具备原有图件资料的可选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因此,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3,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宗地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而界址线相交处即为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线是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范围的标志,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之后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时间较早,界址点标记因时间过长有的无法辨认,有的已遭破坏。因此,在地籍测量外业施测之前,必须进行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工作。界址点恢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业地籍测量宗地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测量的进度。界址标记的恢复原则上要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中所确定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走向进行复原,确保与发证结果相一致。但由于时间长、界标物的改变或因当时发证的疏漏使现在界址点的恢复有一定的困难,应作如下处理:1)原界标物未改变,而界址标记无法辨认的,要按权属调查绘制的宗地勘丈图中界址位置恢复标记。界址点落在界标物(体现界址位置的线状地物)上的可用红油漆按规定符号标出界址点实地的具体位置。无界标物的界址点要在地面上钉木桩或钢钉等作为标记,
本文标题:测量顶岗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