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11.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12.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1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程。15.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排队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用数学模型表达的一种理论。16.交通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研究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方法及有关设施、设备及法律、法规学,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和快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17.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交通小时交通量。填空判断:1.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2.5E指:engineering,enforcement,education,environment,energy。3.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的形成,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管理技术形成,智能化交通时期。4.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5.交通量调查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方法,摄影法。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定法,使用测速仪器测定速度,车辆感应器测速方法。区间车速调查方法:试验车观测法,车牌号对照法,驶入驶出测量法。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和摄影法。交叉口延误调查:行车时间调查,停车延误调查。6.道路交通三要素:人(驾驶人,行人,乘客,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7.交通量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交通量分析的三个方面: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8.0.5Kd(交通量的方向分布系数)19.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平面线形)。10.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Q=VK11.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划分: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综合网络规划,近期治理。远景或远期规划通常为20-30年,远景规划要展望到30-50年甚至更长的发展时期。13.OD调查定义:起讫点的调查。调查方法:①家访调查②发表调查③路边询问调查④公交车辆出行。调查包括:①个人出行②车辆出行③货物流通出行。OD调查工作步骤:①划定调查区域②确定交通分区③抽样方法④表格设计⑤人员训练⑥实地调查⑦精度检验14.构成交通事故的因素:人、车、路、后果。15.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平面线性)、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16.排队系统的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17.非自由状态行驶的车队特征: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18.标志的三要素:颜色、图形、符号与文字19.出行的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俩个端点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或几种交通方式20.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①行政管理②技术管理(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21.按照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变化可将快速道路和高速道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道路连接点三个部分22.交叉口延误的调查方法:点样本法和样本追踪法(包括行车时间调查和停车延误调查)23.典型的公路布局有:三角型,并列型,放射型,树杈型。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西安属于棋盘形,兰州属于带型,北京放射环形。24.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越小则月交通量越大25.停车场的分类:①A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分:路边停车场地、路外停车场地②按停车车型划分: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③按停车设施的功能:专用停车场、配件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④按使用性质划分:临时停车场、固定停车场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类:①城市道路发展战略规划②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③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27.单行交通种类:固定式单项交通、定时式单项交通、可逆性单项交通、车种性单项交通28.停车实况调查:连续式调查、间歇式调查、询问式调查。车辆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29.事故率表示法:①人口事故率法②车辆事故率法③运行事故率法④事故强度简答1.道路线性设计原理:①以用路者的行车需求伪依据②从交通角度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③用协调的方法设计2.交通工程现状:①运营能力不足②运输方式不科学③管理落后3.交通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发展规律;②为将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措施和交通管理控制手段4.车速调查的目的:①对某处作周期性调查,掌握速度分布状态及速度变化特征②为评价规划设计指标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③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速度资料,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④为事故分析提供速度资料,用于决定道理设计几何要素⑤用于其它交通研究5.交通规划的目的:①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②使各种交通方式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③使道路交通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④使人和货物出行能方便、迅速、舒服、经济6.交通工程研究内容:①交通特性分析技术②交通调查方法③交通流理论④交通通行能力分析技术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⑥道路交通管理技术⑦交通安全技术⑧静态交通系统规划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⑩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7.适用条件①泊松分布: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用泊松分布能较好的拟合数据。②二项分布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③负二项分布到达的车流被动性很大或以一定的计算间隔现测到达的车辆数其间隔长度一直延续到高峰期间与非高峰期间两个时段时所得的数据有较大的方差,用负二项分布拟合数据8.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与联系:①表示的单位和方法相同②描述对象③交通量数值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通行能力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律性④交通量在正常情况下小于通行能力,在强制流状态接近或到达道路的通行能力9.交通系统管理策略:①节点交通管理策略(交叉口控制方式交叉口管理方式交叉口转向限制)②干线交通管理策略: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货运禁止线、自行车专用线或禁止线③区域交通管理策略:区域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10.高速道理交通特点:①平时为了预防自然阻塞,实行驶入控制②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为迅速解除由此产生的阻塞,实行控制驶入,禁止驶入的措施③为保护环境,应在交通情况对环境和人类将会造成危害时,实施交通控制11.我国城市道路出现全面紧张的原因: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②管理落后,交通结构不合理③城市道路布局的限制解决方法:①道路交通建设②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源③交通系统管理--交通流12.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模型:1交通出行生成预测:回归分析,类别分析;2交通出行分布预测:增长系数法和综合法;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定性,定量;4交通分配预测: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法、多路概率分配法。1.交通工程: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和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2.交通工程变革:步行时代、马车时代、汽车时代、高速公路时代、智能运输时代。3.交通工程发展的四个时期:基础理论形成(30年代初-40年代末)、交通规划时代形成(50-70)、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智能交通时期。4.交通工程学科的性质: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与能源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和应用。5.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6)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6.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7.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8.城市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9.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10.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形环。11.交通流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基本关系为:Q=vK,式中Q-平均流量(辆/h)v-区间平均车速(km/h),K-平均密度(辆/km)。12.交通量的分类: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13:.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14.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15.高峰小时系数PHE: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16.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将一年中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有成为设计交通量。17.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18.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19.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20.中位车速:也称为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21.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该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22.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类型及平面线形,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管理),超车条件,交通环境。23.交通流的空间分布:交通量随空间而变化的特性,一般指同一时间或相似条件下,随地域、城乡、路线、方向、车道等的差别而变化的情况。城乡分布: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路段上的分
本文标题:交通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