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2011年8月,讨论稿)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始实施,规划要求,“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把职业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当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进一步更新办学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健全办学机制、完善课程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课题,改革发展进入克难攻坚阶段。为了认真完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的历史使命。经研究决定,从2011学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在“一校一策”目标管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工程”(以下简称‘全面提升质量工程’),着力解决制约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就本工程的实施,提出以下行动方案。一、总体思路以国家与我省、我市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的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校企合作、组织教产对话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以制度化评估为激励,坚持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传承船政先进文化,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提高办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增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力,形成具有闽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二、主要工作全面提升质量工程,着重做好以下10项工作:(一)促进校企合作,建立教育产业对话机制1、工作目标:在全市全面形成活跃的校企合作态势与运行机制;2、工作内容(1)建立县域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在县级职教中心的基础上,市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仓山区、台江区、福清市、长乐市、闽候县、永泰县、闽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均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分别由所在地政府指导协调,当地中职学校负责牵头建立。(2)完善专业性职教集团。2012年,通过完善、新建或改组等方式,全市建立13个专业性职教集团(电子电工、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旅游、交通、商贸、财经、文化艺术、环保化工、珠宝加工、机械制造、烹饪、农业),形成对我市中职教育主要专业的全面覆盖。(3)改进行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制度。在市政府职业教育联席工作会议领导下,以我市现有的商贸专业、医药化工环保专业、文化艺术教育专业、财经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械与汽车维修专业、建筑专业、旅游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为基础,对应着13个职教集团,新建或完善行业指导委员会,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体制,组织开展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制度化对话。(4)建立全市常设性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事机构,即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建立以学校人员为主体,企业人员、市职教中心人员参与的各专业的职教集团与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以促进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办学与合作育人关系。3、评估要素(1)学校主要专业的校企制度化合作教育水平;(2)企业实训基地建立与运用效果;(3)教育与产业对话制度的执行及其效果;(4)职教集团的运行效果。(二)科学规划发展,优化专业促进特色办学1、工作目标(1)全市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基本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省会城市的发展需要;(2)形成全市性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机制。2、工作内容(1)以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省会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科学制订全市中职教育的专业发展规划,使我市中职教育对应于三大产业的专业规模形成3:40:57的比例;(2)学校面向区域产业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本校品牌专业、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发展,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推进;(3)教育行政管理实施有效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3、工作进度(1)2011年,完成我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同步完成本校规划;(2)2013年,全市专业结构优化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开始显现;(3)2015年,全市专业结构达成目标,学校特色显著。5、评估要素(1)全市中职教育的专业发展规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及我市的发展规划具有较高的匹配度。(2)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三)提升骨干水平,造就优秀教育教学团队1、工作目标:全市构建职业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形成一支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2、工作内容(1)加强全市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2)规划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全市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中的“双师型”比例要达到80%左右。(3)启动我市职业教育名师培养计划,培养出占师资总量1%左右的职业教育名师;(4)实施我市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训计划,培养10%左右的专业带头人;(5)实施新一轮我市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培养30%左右的市级骨干教师;(6)名师工作室形成教师成长示范性机制。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形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教研与企业实践,教书育人与产业服务融为一体的教师成长道路。(7)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我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励制度。3、工作主体: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监督,市职教中心与各中职学校明确分工,相互密切配合,联手完成任务。4、工作进度:专业带头人与市级骨干教师年培训数量年份专业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2011年601802012年601802013年601602014年601602015年601605、评估要素(1)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2)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执行情况;(3)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运行效果;(4)全市及各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完成状态;(5)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效果;(四)大力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成改革试点1、工作目标:高水平完成省教育厅下达及我市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做到思想解放、理念到位,方案严谨,文本规范,实施有力,效果显著,成果先进。2、工作内容(表内项目注明‘﹡’者为市级试点,其余均为省级试点)(1)县域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序号单位试点任务试点项目核心内容1长乐市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办学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协调部门力量,调动行业积极性,加强教产合作、校企共建,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2罗源县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设和教育质量评估的机制,扩大订单培养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2)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序号单位试点项目核心内容1龙华职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2交通职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3长乐职专态调整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开发适应新职业、新岗位的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点。4建筑职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5永泰城建职专6建筑职专建筑装饰专业7旅游职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8跨洋职校中餐烹饪专业9福州工业学校机电技术专业(3)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序号单位试点项目核心内容1福州工业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创新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点专业点。2罗源职高3财金职专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4电子职专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5商贸职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营销专业(汽车)﹡6龙华职专计算机应用专业﹡7旅游职专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8文教职专学前教育专业﹡9长乐职专10旅游职专工艺美术专业11罗源职专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12环保职专园林技术专业﹡13福清职技校中餐烹饪专业﹡14外贸职专营销专业(药品)﹡15开发区职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6闽候职专﹡17闽清职专﹡18永泰职专﹡19连江职专﹡3、工作进度:(1)2011年,组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小组,并开展相关调研工作;(2)2012年制定完成改革试点方案,并开始试点实践;(3)2013年,完成试点方案的第一轮试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修改;(4)2015年,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全部成果成形。4、评估要素(1)领导重视,试点组织与人力资源落实,试点措施正确有力,试点时间节点与进度得到保障;(2)试点过程各项文本资料齐全、清晰、规范;(3)试点过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机制;(4)试点成果理念先进,课程体系实现突破,培养过程全面创新。(五)运用先进理念,精心开发百门精品课程1、工作目标(1)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程,配合省、市教育改革试点,开发百门以上精品课程;(2)全面推广运用职业教育先进教学与质量评价方法;2、工作内容由市职教中心统筹,以各校为主体,各中心教研组组织校际协作,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教师掌握学习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职业教育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使每一位中青年专业技能课程教师,都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熟练掌握其中若干种,并经常应用。(2)以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为主,选择专业内课程,组织教师攻关,打造精品,以形成对改革试点专业的课程支撑。(3)配套试点专业及精品课程的开发,总结既有经验,借鉴企业岗位的绩效考核模式,建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3、工作进度(1)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表彰优胜者;(2)2011年,完成精品课程开发目录与任务分解到校,建立相应的课程开发小组,学习相关理论与先进经验,制定开发计划;(3)2013年,初步完成精品课程开发,并在实践中开展一轮试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修改;(4)2015年,基本完成全部开发工作,全部成果成形。5、评估要素(1)开发过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2)课程理念先进,课程内容体现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3)课程应用于培养实践,具有推广价值;(4)质量评价标准对接行业企业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六)贯彻办学标准,强化教学基础条件建设1、工作目标:以国家办学标准为依据,加强全市每一所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基本能力建设,使学校具备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条件。2、工作内容(1)由市职教中心牵头,各中心教研组负责,编制各专业实训项目目录,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制订或完善各项目训练标准,并明确应当由学校在校内实施的实训项目;(2)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学校制订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规划,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学校主管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学校按期完成建设规划;(3)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状况;(4)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水平,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范畴;3、工作进度(1)2012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各专业实训项目及训练标准的编制;(2)2012年上半年,学校完成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规划;(3)2015年,学校完成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4、评估要素(1)学校专业实训设备生均价值;(2)学校专业实训设备完成校内实训项目的满足度;(3)学校校内实训项目的完成水平;(七)创新教学手段,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工作目标:初步建成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改革创新。2、工作内容(1
本文标题: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