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福建师大附中2013届5月高考三轮模拟试卷文综历史试题
-1-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2013届5月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据《文选》记载:“中朝,内朝也。汉代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关于“内朝”和“外朝”的理解错误的是A.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退居到执行职务的地位B.“内朝”“外朝”之分始于汉武帝时期C.“内朝”“外朝”使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内朝”由侍从皇帝的近臣构成,残余决策国家政务14.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航海指南)图,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命名,留下了有关钓鱼岛等地区的最早记载。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证明琉球、钓鱼岛等地区在明朝已经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B.反映出明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仍然频繁C.说明指南针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D.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15.历史学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A.事件发生的时地B.事件的前因后果C.事件的历史意义D.事件的是非评价16.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迷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A.汉赋B.唐诗C.元杂剧D.理学17.下列对“晚清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之展品和会场布置场景概况表”的分析正确的是名称展品概况展场布置概况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无一外洋楼款式者”①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形象②反映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显著③富有很强的“王朝”色彩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某些思想家把进化论观点演绎到社会问题上来。下列体现进化论观点的著作是-2-ABCD19.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A.宋明理学“天理”B.平等、自由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D.自然科学定律20.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结果是A.建立政协制度B.制定一部宪法C.完成三大改造D.实现工业化21.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22.威廉•弗格森在《希腊帝国主义》写道: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可以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A.各邦之间贸易发达B.外邦人有公民权C.各邦长期独立自治D.人们轮番而治2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A.洛克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24.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B.②③C.①②③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6分)本卷共156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必考题,第40—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必考部分)(115分)38.(36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阅读下-3-列表格传播方向疾病种类传播时间后果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疟疾地理大发现欧洲人把疟疾带到欧洲,却在美洲找到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天花地理大发现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彭顺生《哥伦布发现美洲于人类交往》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四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12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10分)41.(16分)历史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根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4-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8分)C.[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道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材料二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神用金子创造了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用银子创造了武士,即统治者的辅助者,用铜和铁创造了农夫和匠人。——柏拉图《国家篇》(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并指出其政治主张的实质。(8分)(2)为传播他们的思想主张,孔子和柏拉图采取了怎样的共同方式?他们的主张是否被统治者接受?请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福建省福建师大附中2013届5月高考三轮模拟试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3.C14.D15.A16.C17.B18.C19.B20.B21.C22.C23.B24.D38.(36分)(1)影响: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全球化开始);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每点2分,共8分)(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2分)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意答三点即可,6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分)(4)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4分)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启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41.历史A.(1)原因:贵族独占政权;贵族控制所有土地。(4分,如只答贵族奴役穷人得1分)措施: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4分)(2)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4分)借鉴: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任答两点,得4分)C.(1)思想: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4分)柏拉图主张国家应按能力来进行分工,三个阶层各司其职。(2分)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2分)(2)共同方式:通过兴办学校来传播思想,(2分)如孔子兴办私学,(1分)柏拉图创办阿卡德米学园(1分)不被统治者接受。(1分)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当时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3分)
本文标题:福建师大附中2013届5月高考三轮模拟试卷文综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