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
第二章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篇章结构第一节、辐射范围第二节、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第三节、运输结构与动力分布第四节、运输港站原有规模与适应性第一节、辐射范围辐射范围:交通线或港站的服务地区,或称为以港口为中心的经济区。港口的陆向腹地与海向腹地站场辐射范围辐射范围影响港口规模、承载、运输能力一、港口的陆向腹地与海向腹地内陆船舶飞机公路铁路管道海向腹地港口港口的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关系图陆向腹地•港口的陆向腹地范围定义:以某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相连,为港口产生货源或消耗该港口进口的地域范围。•影响陆向腹地范围大小的因素1.该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是否存在贸易关系以及贸易量的大小2.该地区和该港口之间的运输•港口的海向腹地范围定义:通过海运船舶与某海港相连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港口与海向腹地各国联系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1.港口海向腹地与陆向腹地的互补性2.距离相近性以及国际航线的距离相近性3.传统上的联系•现有辐射范围:现有交通站场或交通线已形成的吸引范围,它主要由经济地理勘察来决定。•设计辐射范围:新建及改建交通线和其战场的未来辐射范围。二、站场的辐射范围•直接辐射范围:包括所有与该枢纽站场交通线有直接运输联系的经济单元所组成的完整地带。•联合辐射范围:与该枢纽站场相联系的其他同级站场的直接辐射范围。•间接辐射范围:经济行为通过该港站,利用该港站相联的交通线,不在该港站装卸。三、辐射范围的分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区域经济水平与枢纽港站社会经济水平信息的采集汇总枢纽港站交通需求与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第二节、区域社会经济水平1.经济增长对运输需求的影响一方面,生产的扩大和人们经济生活的增多必然要对交通运输服务产生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交通运输业的投资也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1)经济的发展阶段对运输需求的影响(2)区域间的经济社会联系2.区域社会人口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口增长不仅对客运量影响很大,对货运量也有重大影响。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人口变动情况•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二、区域经济水平与枢纽港站1.影响港口货流量经济要素2)经济腹地发展水平•腹地的经济活动•腹地人口变动情况•腹地的地理条件•临时港口的状况1)影响客运需求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经济体制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经济因素•生产不同产品所引起的厂外运输差别很大•不同产品利用某种运输方式的产运系数不同•不同的产业结构,运输需求的量与质量要求不同2.影响汽车客运、货运站场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各产业人口•总面积•耕地面积三、社会经济水平信息的采集汇总社会经济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总产量•工农业总产量•主要产品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四、枢纽港站交通需求与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公路客运量与各经济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性,充分说明了公路客运交通需求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基本规律;•公路客运量与各经济指标不变价格的相关性均高于相应的当年价,这是因为不变价由于除了上涨等因素,更确切地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客运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指标,这因为国民收入与人民收入水平联系紧密,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客运量增加;•表中的回归结果表明,标准误差S未减到一定程度,DW未通过检验,说明除了经济水平外,还有其他的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四、枢纽港站交通需求与经济水平的相关分析说明:DW检验是J.Durbin(杜宾)和G.S.Watson(沃特森)于1951年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小样本的检验方法.DW检验只能用于检验随机误差项具有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问题第三节、运输结构与运力分布运输结构运力分布道路客运站运力分布的几点建议一、运输结构1)目前枢纽与港湾交通方式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之间,以及线路同相关枢纽或港站之间,还存在着不少不沟通、互不衔接的现象。•已相互衔接与沟通的线路之间或线路与枢纽之间,运输能力往往也互不协调。•运输方式在建设于发展上常出现彼此矛盾和相互制约的现象。•运输方式在进行客货运行过程中,超出或小于最佳的经济运距,造成运输成本的提高,对运输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不应该的损失。2)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依据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空间布局条件运输结构条件运输技术条件经济效益条件国家运输政策3)各种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分析•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区间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二、运力分布1、营运线路分配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客运站的市内可达性及出城时间•客运市场的竞争•乘客出行心理•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共客运的社会效益2、运力调控模型客运运力调控的总体方案输入预测期各站点旅客日总发送量发配总发送量R到各到达站根据始发站到终点站的距离换算出旅客周转按经济类型结构分配周转量各经济类型按车型分配周转量根据车型运用效率指标换算出营运车辆数输入按经济类型完成周转量输入不同车型完成周转量比例输入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三、道路客运站运力分布的几点建议1.道路客运站和运力应相对均衡分布,汽车站应合理地均衡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2.每个客运站的客运班线要根据客运市场的需求,决定是否开通和开通多少班次。3.运力投放应与客运站规模相适应。4.要针对运力分布中存在的争热线、弃冷线和农村山区支线问题,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运力合理布局,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运输的需求。第四节、运输港站原有规模与适应性一、货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1.货运站场的规模指标2.站级划分3.货运站场原有设施、设备4.货运站各主要部位面积确定计算5.货运站交通基础数据的调查及适应性二、客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2.车站的级别划分3.客运站交通基础数据的调查及适应性1、货运站场的规模指标•货物吞吐量•换算货物吞吐量•日均货物最大受理量•仓库面积•仓库有效面积•装卸场、停车场、站房等的面积•车辆机械数量•工作人员数量……2、站级划分主要依据:各换算货物吞吐量一级:年换算货物吞吐量及以上;二级:年换算货物吞吐量三级:年换算货物吞吐量四级:年换算货物吞吐量不足360010t3330010t~60010t3315010t~30010t315010t其中货运站换算货物吞吐量计算方法如下:——货运站换算吞吐量;——第Ⅰ种货物吞吐量;——第Ⅰ种货物吞吐量换算系数;——货物类别数。nhiii1QQhQiiQn式中:3、货运站原有设施、设备1)公路汽车零担货运站零担站由站房、仓库、货棚、装卸车场、停车场及生产辅助设施等。2)装卸箱公路中转站(1)建筑设施包括生产建筑物、生活建筑物、站内场地、站内道路等。(2)设备设施运输车辆、堆场装卸机械、拆装箱装卸机械、车辆及装卸机械的保修设备、集装箱清洁和维修设备、管理系统。4、货运站各主要部位面积确定计算1)货运站站房面积计算:123AAA——货运站房面积,;——货运受理处面积,;——提货处面积,;1A2A3A2cm2cm2cm式中:——受理处工作间面积,;——办理受理手续、货物临时堆放场所面积,;——受理处业务人员数,人;——每人需面积,取;——日均货物最大受理量,;——日均货物受理量,;2)货物受理面积:2m2454115mAAAARA1.2D4A5A1R1mDDt/d224m~6m2mt/d式中:8A1R3)生产调度及联合办公室面积:式中:——生产调度或联合办公室面积;——生产调度或联合办公室人员数库面积。812ARa111391QTKaAf9A1Q1T1K3a1f222m/t~3m/t4)中转库面积:——中转库面积,;——日均中转货物最大吞吐量,;——人库系数,取0.5~0.7;——中转储存期,取1d~2d;——平均每吨货物占地面积,取;——面积利用系数,一般取0.5~0.6;式中:2mt/d——仓储库仓储面积,;——日均仓储货物最大吞吐量,;——货物平均储藏期,取7d~9d;——平均每吨货物占地面积,根据仓储货物种类,堆码高度确定,对单层仓储库取;——面积利用系数,一般取0.6~0.75。21.5~2.5m/t2214102QTKaAf10A2Q2T4a2f5)仓储库面积:2mt/d式中:12131411251322225142AAAQTKaAfQTKaAf12A13A14A2K5a220.8m/t~1.2m/t6)货场面积:——货场面积,;——中转货场面积,;——仓储货场面积,;——入场系数,取0.3~0.5;——平均每吨货物占地面积,取式中:2m2m2m151A2LL15AL1L7)装卸场:单面作业装卸场m——单面作业装卸场面积,;——仓库总长度,;——运输车辆长度,;m2m式中:17A3NF17AN8)停车场:F——停车场面积,;——日停车数量;——车辆投影面积,;2m2m式中:5、货运交通基础数据的调查及适应性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获得现有交通需求的基础数据和站场的服务水平,调查地点设在货运站。2)调查方法采用直接询问与当地交通运输部门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拦车调查一昼夜内全部货车,对客车及其他机动车进行放行登记,并记录在调查表上。3)调查表如表2-4所示5、货运交通基础数据的调查及适应性3)调查表如表2-4所示4)适应性分析4)适应性分析•当时,说明原有的货运站的规模适应当前货物运输的需求;•当时,原有规模与需求相当;•当时,说明原有的站场规模不适应当前货运需求,要对原有的战场进行扩建或者在合适地点新建货运站。111二、客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车站建设的规模,以车站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和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依据,结合所在地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规模经济原则确定。1、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1)按同期发车数量计算D=KNP式中:D——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人次;K——综合系数,一般取1.5~2.5;N——设计年度车站一次最大发车数量,辆;P——客车平均定员人数,人/辆。2)根据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计算cDaF/b式中:F——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人次;a,b,c——待定常数。待定常数a,b,c与车站所在地的客流结构、运力供需状况、车站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关。根据年平均日客运发送量,结合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车站设施、设备等因素,车站划分为一级站、二级站、三级车站、四级车站和简易车站。2、车站等级的划分•一级车站: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在10000及10000人以上,设施符合表7-4,设备符合表7-5所列一级车站必备各项的车站。•二级车站: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在5000及5000人以上,不足10000人次,设施符合表1,设备符合表7-5所列二级车站必备各项的车站。•三级车站: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在1000及1000人次以上,不足5000人次,设施符合表7-4,设备符合表7-5所列三级车站必备各项的车站。•四级车站: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不足1000人次,设施符合表7-4,设备符合表7-5所列四级车站必备各项的车站•简易车站:达不到四级车站要求的车站即为简易车站。3、客运站交通基础数据的调查及适应性为分析客运站容量对旅客聚集人数要求的适应性,可调查如下的内容:旅客旅行中的实际参数,如在站等待时间、旅途时间等;客运站日发车量、客车类型、额定载客人数、实载率;影响旅客对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如票价、快捷、舒适、出行目的、职业、收入等。
本文标题: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