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十二章卫生改革与发展ppt-PowerPointP
第二十二章卫生改革与发展第一节卫生改革的背景和动力卫生部门和卫生改革卫生部门包括:•卫生服务提供者•资助卫生服务的资金流通环节•为卫生服务过程提供专业性投入的机构•控制、资助和影响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财务中介、计划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预防服务的机构卫生部门和卫生改革•卫生部门改革是一个促进国家卫生政策、规划和实践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将通过改变卫生的重点、法律、规则、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筹资安排而实现。卫生部门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卫生改革的推动力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期望值提高、需求增加卫生保健费用增长支付能力有限对传统体制的怀疑论卫生服务体系的官僚化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对行医行为的新认识第二节卫生改革的目标三个核心目标•改善人民健康•提供经济风险保护•提高公众满意度第三节卫生改革的步骤卫生改革的步骤•确定问题•分析原因•政策开发•政治抉择•实施改革•评估效果•进一步确定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确定问题三个必要条件:•是真正存在的问题•主要政治力量有兴趣处理该问题•有解决该问题的可能途径或方案确定卫生改革问题,应从卫生系统的“产出”和“结果”着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当从结果开始,逐步深入地分析其产出、过程、结构、投入等各种因素•可采用树状(或鱼刺状)分析图政策开发•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借鉴他国经验•吸收基层群众的创举和经验•移植其他部门的思路做出政治抉择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相关的团体和个人•评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影响力•评估他们对拟议中卫生改革政策的立场、潜在利益以及对政策的承诺程度实施改革两类工具•改变“机会”或“选择”:包括激励、报酬、惩罚等•通过领导技巧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包括个人接触与交流、组成团队、描述有吸引力的前景、制定计划、形成共同目标、分配任务、协调安排以及鼓动和监测评价改革效果•政策的变化•卫生系统投入和产出的变化•绩效变化和服务利用行为的变化评价改革效果五个调控按钮:•筹资•支付•组织机构•政府监管•行为改变第四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三个改革时期•第一个改革时期:20世纪40-50年代•第二个改革时期:20世纪60后期-70年代•第三个改革时期:20世纪80晚期至今主要趋势•建立内部市场、将卫生服务的购买与提供分开•管理下的竞争•权力下放•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根本影响因素•国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疾病模式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经济状况•福利制度和政治制度第五节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用2%的世界卫生总费用,基本解决了22%世界人口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庞大、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疾病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卫生与健康状况的改善,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国卫生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走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很大成绩。回顾这段历史,应当看到不同时期卫生改革面对的问题、任务、条件和政策环境不尽相同,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改革历程,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卫生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针对的主要问题:长期计划经济和十年文革所造成的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改革的主要任务:发展卫生事业,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活力,扩大服务提供,缓解供需矛盾。改革的外部条件是,综合国力和公共财政实力极为有限,发展卫生事业必须探索新的筹资方式。•改革的主要政策措施:逐步放开药品和服务收费价格,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筹资,发展和壮大服务资源;同时,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对卫生医疗机构放权、让利、搞活,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改革内部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卫生人员积极性,挖掘服务潜力,提高服务效率。这一时期,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服务条件、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改善。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2002年•改革主要是围绕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展开,内容是建立以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为基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注重建立医疗服务竞争机制。•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强调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1998年底,国家先后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200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加快农村卫生发展。为进入新世纪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战胜非典疫情以后,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工作,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控制、农村卫生建设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进展,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初步开创了卫生工作新局面•与此同时,卫生事业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日益凸现,费用增长过快、保障制度缺失、资源配置失衡、政府投入不足、公益性质弱化、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甚至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一段时间内,卫生问题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中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十大课题•医疗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再造问题•医疗保险模式选择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冲突协调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双方利益冲突协调问题•老龄化与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分配问题•适宜技术选择与传统医学作用问题•医疗服务质量与维护病人权益问题•精神卫生不适应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为新时期卫生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大政府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对卫生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现存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发展卫生事业规律把握更加准确,改革的理论指导更加坚实有力,改革的目的和方向更加明确“以人为本”—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以人为本”: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胡总书记讲话: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全社会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三个不能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照搬外国模式•坚持公益性: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坚持政府主导: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增加卫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依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策略选择优先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逐步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一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有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国民基本健康的有效保护必然会降低疾病负担,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竞争力;三是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预期,刺激消费增长并带动宏观经济增长。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功能目标可及性access公平性fairness质量quality效率efficiency健康水平Healthlevel成本分摊Costdivision满意程度satisfaction卫生服务:Healthservice:资源能力Sourcesandcapacity服务提供Serviceprovision资金筹资financing医疗保险Medicalinsurance费用支付Payment组织管理Organizationmanagement功能functions间接目标Indirectobjectives最终目标Finalobjectives构建公平高效的卫生体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防病、应急、监督;爱国卫生、妇幼卫生、医学研究与应用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和社区;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建立健全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改变“以药补医”;收支管理药品生产流通和监管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定价机制,加强监管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一)成本效益原则根据国情合理选择干预重点和方式突出公共卫生服务(CDC、传染病院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指挥系统、报病网络、急救体系建设)、重大疾病控制(AIDS、SARS、禽流感、乙肝、结核病、血吸虫病)集中资源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注重选择适宜技术(药物/器械/新疗法等)(二)保障制度先行•加快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医疗保险、贫困人群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展:截止2007年6月底,全国有2429个县(市)开展,参加人口7亿2千万,参合率达到86%。•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约1.57亿.•医疗救助全面实施:2005年城乡共救助1275万人,救助金额16亿元;2007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20.4亿元(三)加强农村卫生需方支付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供方服务能力:国家重点农村卫生建设项目(216亿)包括贫困地区急救体系建设、住院分娩等城市支农(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提高管理能力:乡镇设立专职卫生管理机构或人员;加强培训等(四)实行分级医疗制度医疗机构分工、分类改革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减少层次:三级服务体系变成二级–突出重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变功能:“倒三角”变为“正三角”(五)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计划免疫、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促进:慢病干预、生活指导(六)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医学科研培养高精尖人才•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各种形式培养、培训基层卫生人才•出台吸引、留住人才到农村、社区服务的政策补充: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方案(讨论)改革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和质量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改革的总体思路•确立一个总体目标•完善四大体系•健全八项体制机制和基本条件一个目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完善四大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突出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强调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原则。•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的办医原则,强调重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调建立基层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有效合作机制,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医疗保障体系:以发展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
本文标题:第二十二章卫生改革与发展ppt-PowerPoint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