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海事局安全文化建设-“平安水运”
海事局安全文化建设-“平安水运”奔腾不息的长江从这座城市穿城而过,水运是这个城市文明的起点和经济的增长点。放眼南北两岸,是无数的泊位码头,船舶汽笛长鸣、港口装卸繁忙、航道流金淌银,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蓬勃兴旺的水运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长江流域水上安全主管机关,海事局按照“三个服务”的总体要求,乘风踏浪、履责在行,紧密结合辖区实际,认真履行海事管理职责,有效维护了辖区安全形势稳定。海事人着力营造的“平安水运”文化氛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现场监管保安全——江面不倦的“眼睛”“在所有的安全保障要素中,安全文化居于最高层次。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方法,是灵魂。”海事坚持在水上安全监管中心工作中提炼、培育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性土壤和有利条件。长江流域通航条件十分优越,航道平均水深达16米,江面平均宽度3公里。长江大桥以上,可常年通行5000吨|级海轮,长江大桥以下,可常年通行5万吨级船舶。同时,这里的通航环境也十分复杂。洲岛密布,码头林立,渡口众多,船流不息,在建桥梁、隧道8座,跨江架空电缆4条,跨江水底建筑物18处,各类取水口43座。海事局强化安全监管履责意识,多措并举确保港航安全。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海事处管理执法大队的管理模式,对管辖区域、动静态职责分工进行调整完善,监管效能明显增强。自主研发的网格化管理辅助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对执法资源和应急力量实时掌控。通过红方块建立安全文化建设宣传,以传播精髓文化为己任,以系统化、特色化为基点,结合海事局实际工作,制定海事局安全文化墙设计制作一体化服务方案,建设内涵丰富的海事局安全文化,覆盖海事局整体文化策划与设计、VI系统、文化墙、文化走廊、楼道文化、党建室、党员之家、、文化宣传展板、警示墙、局史馆、荣誉室等规划设计及建设为主,采用德国展具生产技术,国际标准展具铝型材作为基础材料,并融入雕塑壁画工艺、图片印刷工艺等,安装方便灵活,可拆卸组合,重复利用,无地域限制,将整体文化建设施工时间缩短70%,有效控制输出成本,极大的减小了施工过程对海事局正常工作的影响。“安全生产年”活动是增强安全意识、深化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海事深入推进各项活动,策划开展了“打非治违”、船舶配员与船员证书专项检查、客汽渡船安全检查、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沿江危化品生产储运环境专项行动、高温期危险品船舶作业监管、防止船舶淌航等20多个专项工作,成效显著。在春节、两会、清明、端午等节假日期间及重点时段,海事人强化水上安全监管,保障了近400万人安全出行。全力维护了长江四桥144块钢箱梁吊装,实现了“零事故、零封航、零等待、零干扰”监管目标。突发事件快处置——随时待命的应急“利剑”“安全之于生命,须臾不可少;安全之于生命,片刻不能离。”生命,时时刻刻需要安全之神的守护。对水上突发事件快速有效的反应处置,是海事着力打造的“应急利剑”。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设在海事局,承担市水上搜救中心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海事以人命救助为先,以百姓民生为重,强化了水上搜寻救助工作,建立了“密切监视,全程跟踪;提前布置,联动联防;关口前移,靠前指挥”的应急预控机制。为了实现水上安全监管的无缝衔接,海事强化区域合作,推动了“苏皖”和“宁镇扬”联动巡航执法制度常态化,交汇水域应急反应全面加强。开展了全方位应急演练。15艘海巡艇AIS进行更新升级,分2期4次对全局87名轮机、驾驶船员进行轮训,海巡艇应急能力得到提升。5月16日,与板桥汽渡开展了无脚本应急演习;6月29日,在五马渡水域开展渡船应变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协调联动性。完善机制抓源头——细节提升海事综合业务能力“安全是山,重于泰山;安全是水,清水涤浊。”安全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船舶和船员是确保航运安全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抓好源头管理是完善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船舶超载运输是造成水上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海事局强化源头管理,做到监管措施多元化、常态化,辖区内超载运输现象明显减少。海事人认识到,一个巴掌拍不响,超载运输不单单是船舶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海事局严格码头监管和签证制度,抽查码头装卸货单据,与码头单位签订《防治船舶超载安全管理责任承诺书》,杜绝超载船舶卸货、出港。同时,发挥治理船舶超载检查站的作用,严控超载船舶驶入长江江苏段,保持全线治超巡查和处罚力度不放松,在每年4-5月超载回潮关键时期,开展集中宣传治理活动,使相关船舶警钟长鸣。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超载现象反弹回潮,2011年查获超载船舶数量较上一年减少70%。安全文化也是细节文化,对海事各项业务的履责更能体现综合能力。海事局加强口岸查验单位联动协作,2012年上半年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查验手续1420艘次,实施船舶安全检查1200艘次,其中PSC检查44艘次,滞留10艘次,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得到了提升。积极推进船员考试发证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内河船员实操考试题卡的研究,统一了实操考试的标准;加强评估员队伍建设,建立由38名评估人员组成的评估人员数据库,完成了内河船员三类适任考试题以及驾驶和轮机各2门科目试题的征题和审题,实现了船员理论考试无纸化。今年上半年,海事辖区进出港船舶载货量84984万吨货物,保障了8.5万艘次船舶安全进出,为水运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危管防污强管控——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航运更安全,水域更清洁。”这是海事部门的最高宗旨和神圣职责。长江流域的航运、港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对长江水环境的压力日益凸现。“一定要让人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海事加大力度防治船舶污染,紧抓危管防污建设,管控能力显著提升。在海事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保护水源地”的独特文化情结。海事局辖区每年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量8000余万吨,种类多达108种,是对水域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海事大力推进危化品船舶选船机制,拟定了长江流域危化品选船指导意见,指导货主通过市场手段选择高标准船舶承运危化品。目前,扬巴公司、龙翔码头、中石油东北公司已按指导意见进行选船,“优胜劣汰”效果明显。同时,海事推进危化品装卸作业单位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船岸界面管理机制,对到港船舶作业全程管理。开展了辖区散装(液体、固体)危险货物基础数据收集调研工作,完成了危险品码头现有作业品种的校核,对辖区所有污染物接收单位进行了年度审验,并组织实施了液货船专项检查,长江段危化品运输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长江大胜关水道是长江流域的副航道,建有三大水厂,自来水的供应量占全市的80%以上。为彻底消除集中式水源地的污染威胁,海事部门对长江大胜关水道实施了“禁航”,形成了13.6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实施“禁航”三年多来,在海事人的精心守护下,这一水域的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的水平,确保人民喝上了干净的水、放心的水。“安全文化不能是空洞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需要硬件与软件配套,需要把虚功做实。”这就是海事人朴实的安全文化理念。在这条广阔的大江上,他们乘风踏浪、主动作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工作、履行职责,辖区在航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创造了巨大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本文标题:海事局安全文化建设-“平安水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4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