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离子》教学设计白柳镇初级中学陈德谦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以下途径突破难点: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为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一定的空间。整合思路为了使教学内容条理化,呈现方式明晰化,根据课标相关要求,我将本课时内容整合为模块化结构。课件采用中心突出式。上部分为本节课的主题,中心部分为教学的具体内容,下部分为教学内容的巩固延伸部分,这样安排体现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得本节课在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教学流程如下][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活动→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拓展思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复习引入讨论交流小结学生活动总结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二、导入思考问题、1.和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先来研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三、授新课、(一)、核外电子排布的探究(二)、探究离子的形成四、小结练习,诱发思考小结:1世界上千千万万中物质都是有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如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等练习:课本习题。五、作业P791、2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问题探究:2、小结: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分层的二、观察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的形成1、提供信息2、设计方案3、教师评价4、学生探究讨论5、师生分析6、归纳小结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离子》编排的顺序与过去有所不同,教材介绍《原子构成》以后就介绍了《离子》。学生刚刚接触原子的构成,不太适应微观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就改进了书上的知识点,课本上介绍离子之前先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但内容比较少,为了学生在学习离子时更易理解,在介绍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我用投影打出了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三大类进行归类总结,在此基础上讲解离子的形成,并逐一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离子符号,然后介绍离子根据带电荷不同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介绍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本文标题:离子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4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