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农民参与” 新型养老保险发展之关键
1目录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和建立……………………41.1新旧农村保险的区别……………………………41.2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41.3任务目标…………………………………………51.4“新农保”制度的创新点………………………………5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62.1参保条件…………………………………………62.2筹资方式…………………………………………6三、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分析………………………………73.1农村现状……………………………………………73.2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的困境……………………83.3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113.4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约束与挑战…………………113.5人口老龄化……………………………………………12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所面临的问题……………134.1“新农保”“扩面”面临较大难度……………134.2“新农保”的融资面临可持续性考验……………144.3“新农保”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不够通畅……………154.4“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低,保值增值渠道狭窄……15五、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165.1新农保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165.2确立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供给主体地位……1625.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多层次性的原则…………………………………185.4应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加快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立法……………………………195.5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205.6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的办法……215.7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215.8注重制度有序衔接,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213“农民参与”:新型养老保险发展之关键摘要: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迎接人口老龄化到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拟通过对邯郸市涉县鹿头村、邢台市沙河市赞善村、邯郸市临漳县三村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相关调查研究,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出发,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影响参与主体的因素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加以提出和推广解决问题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参与主体农民Abstract:TransferringruralsocietyendowmentinsuranceworkistosolvetheSANnonganimportantaspectandthewayisto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ruralsocietyoftheimportantconditions,istogreetthearrivalofagingpopulationisanimportantmeasures.ThisessaytriestohandanSheXiandeerheadvillage,xingtaisha-hepraisegoodvillage,handanLinZhangXiansufferingfor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implementingrelatedresearch,from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analyzestheprincipleofanewtypeofruralsocialendowmentinsurancesystemoftheinfluencefactorsofparticipatingsubjectandthenewruralsocietyendowmentinsurancesystem,andtheproblemexistingintryingtoberaisedandpromotionsuggestiontosolvetheproblem.Keyword:RuralendowmentinsuranceParticipationbodyFarmers4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和建立1.1新旧农村保险的区别首先,筹资的结构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都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是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第二,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新农保政策是要通过试点完善之后逐步推开,并不是说从明天开始大家就可以领钱了。1.2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农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二元对立的格局必将被逐步消除,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范围会不断扩展,逐步建立国民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5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1.3任务目标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1.4“新农保”制度的创新点“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的筹资办法,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50%。“新农保”制度将管理人员工资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不再从保费收入和基金运营收入中提取经费,并根据农保工作的特殊性探索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保障经费需求。这与“原农保”政府只给予政策扶持、几乎不承担财政责任不同,“新农保”强调了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中应有的责任,也加强了农民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意识。“新农保”提高缴费标准至每年100-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设立了调整机制,农村居民可以根据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6缴费档次,确定了新的缴费标准,改善了“老农保”保障水平过低的问题。“新农保”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变了老农保的单一的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解决了基金的安全管理问题。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2.1参保条件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2.2筹资方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7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2.3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五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衔接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分析3.1农村现状对于农村的一般家庭,青壮年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农村只剩下老弱病残,一般的家庭最少有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们基本上都在上学,8对于外出打工者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沉重负担。为了减轻农村青壮年的负担,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3.2中国农村养老供给面临的困境首先,传统家庭保障已不足以承担起抵御农村老人全部生活风险的能力。在农村,家庭保障主要是依靠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和分摊风险,家庭保障有时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唯一保障,家庭保障的主要经济基础是财富、储蓄和土地,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保障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不管是财富、储蓄还是土地都难以担当起农村养老保障的重任。农村居民家庭财富除了提供和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以外,其作为家庭保障经济来源而提供的保障能力并不强;农村居民家庭储蓄养老也因为农村老年人投资能力低下、投资渠道单一、个人使用养老金的无计划和随意性以及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激励,使其很难保证它始终符合农村储蓄养老的基本要求;就土地而言,农民土地保障情结的变迁,农村家庭的无土地现象和土地集中的规模经营趋势,无疑弱化了家庭土地保障的作用,也表明以土地保障为基本核心的农村家庭保障能力已不足以承担起抵御农村老人全部生活风险的重担,甚至不具备抗拒大的生活风险的能力。土地保障出现了“虚化”现象,表现为土地保障实际能力已不能担当起老年农民生活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而转变为农村居民土地保障情结,即一种心理安全的防线。可见,现实的家庭保障强弱是由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家庭在承受巨大的高费用生活风险的打击方面处于薄弱境地。9其次,现行农村社区养老保障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建立程序不明确;保障形式多,缺乏兼容性;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保护;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严重以及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导致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市场”割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难以充分保障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再次,商业保险存在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威胁。在农村养老保障
本文标题:“农民参与” 新型养老保险发展之关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