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植物单元》教学辅导材料一、单元教学理念学生们应该在课内外积极地参与探索那些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这种探索应该充满情趣和刺激,并打开探索更多的问题的大门。学生们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告诉别人,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想的是什么,哪些事情令他们好奇。学生们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讲述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并同其他同学的观察进行比较。应该鼓励学生们认真细致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因为,这在科学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要期望他们能够科学地、准确地解释观察的结果。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础。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位基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观察对象应具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过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孩子身边的环境中最常见的事物——大树和树叶蕴涵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通过引导孩子“看一棵大树——观察一棵大树——观察大树的叶——分辨不同的叶——观察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观察一片完整的叶”的过程,让孩子们获得一些有关叶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观察研究活动使孩子们获取对“植物——生命体——环境”的体验,这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1)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2)经历对大树和树叶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3)经历初步地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过程;(4)经历简单地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的过程;(5)经历初步地在观察活动中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三、单元学习目标1、可以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以下观察大树和树叶的活动经历。(1)从“看”到“观察”的经历;(2)对大树和树叶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经历;(3)初步地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经历;(4)简单地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的经历;(5)初步地在观察活动中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经历。2、学生能有兴趣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观察大树和树叶,能用文字、图画、拓印、搜集标本等不同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能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观察活动中,能找到3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树叶,能说出卵形、掌形、心形、披针形、扇形、针形及带形等常见树叶的形状。在观察和研究活动中,能注意爱护草木,保护环境,做到不攀折树木。四、单元教学资源1、教师资源:大树及细节部分的图片、校园或附近的大树、学生资源1套2、学生资源:活动记录纸(大树观察记录纸、树叶观察记录纸、树叶比较方格纸、树叶观察拓印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及水粉笔、观察工具(绳子、放大镜等)、落叶等五、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框图植物单元我看到了什么交流关于大树的经验实地观察大树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方法观察大树我的大树描述树的特点拓印树皮画树叶搜集实物标本各种各样的叶叶的统计叶的观察形状的比较观察大小的比较观察颜色的比较观察一片完整的叶观察完整的叶观察不同的叶脉、叶缘、叶尖、叶基观察比较叶柄叶的描述叶的拓印六、科学探究方法感官直接感知借助简单测量工具借助简单观察工具观察比较叶的求异比较叶的求同比较叶的分类排列搜集整理信息文字、图画拓印、实物简单统计表达与交流语言描述动作描述实物展示文字描述单元主要探究方法框图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一)我看到了什么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大树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到实地观察的重要性;初步体验到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为比较全面地感知大树的观察内容,经历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为寻找各种感知大树的观察方法,经历讨论与交流的过程;·经历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方法进行实地观察大树的过程;·经历尝试借助文字及图画等方法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过程。(3)使学生了解到“观察要有目的,先考虑观察的内容,再考虑观察的方法”。2、学习目标(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为比较全面地感知大树的观察内容而进行的讨论与交流的经历;·为寻找各种感知大树的观察方法而进行的讨论与交流的经历;·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方法进行实地观察大树的经历;·尝试借助文字及图画等方法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经历。(2)能在课外继续观察大树,并能用文字、图画、实物搜集等方法记录观察事实。教案:我看到了什么教材分析:教材一开始印着一棵树的图象,学生能看到的内容是有限的;接着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通过六幅照片使学生感受到实地观察和图片上看是不一样的。教材进一步提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接下去提出:“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引导学生考虑观察的方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看到观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有顺序的观察。教学准备: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1、引入。出示大树的图片。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5、后续研究。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我的大树一、教学要求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3、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二、教学准备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三、教学准备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5、作业。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三)各种各样的叶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描述的习惯。(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经历捡树叶的过程;·经历对树叶进行分类统计的过程;·经历对同一种树叶进行判断的过程;·经历对树叶的局部(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细致观察、测量和描述的过程。(3)使学生了解到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到“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观察、比较、描述叶的颜色、形状、大小”。2、学习目标(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捡树叶的经历各种各样的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活动中体验到叶的纷繁美妙。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过程。(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2)、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进行方法的总结和创新。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记录纸。教学活动设计:一、引入1、秋天是落叶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树叶。二、学生到校园捡树叶1、学生先说说捡树叶的注意点: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2、学生到校园内捡树叶。注意点:在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对学校里的植被情况了解清楚。学生可以捡到哪些落叶?数量如何?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校园较小,植被较少,学生捡到的落叶是否会过于单一?短时间内参加活动的学生过多,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捡不到叶的情况。如果让学生在课前校外完成捡叶活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收集情况。三、小组交流统计1、教师出示统计表,学生进行统计。你一共捡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树叶?数量最多的一种共有几片?2、小组填写好统计表,各小组间交流。注意点:在进行统计前,教师要了解学生所捡叶的情况,对学生的统计活动做出充分的估计。首先各小组所捡的叶的数量差异很大,多的达上百片,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统计和分类任务。其次,像柏树之类的叶很难进行数量统计,教师事先要作指导准备。四、同一种树叶的判断1、铺垫引导准备同一种树上收集的两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叶,先出示其中一片,设问:这是怎样一片叶?再出示另一片,设问:这又是怎样一片叶?学生观察并描述。再设问:两片是同一种叶吗?学生讨论。2、判断分析请学生将最多的那种树叶全拿出来?设问: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你们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叶不属同一种类?注意点:学生的分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二”中的分类结果有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五、作业课外再去捡一些树叶,统计一下共有几种树叶。一片完整的叶目标:本课是《科学》中三年级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对一片叶的观察和描述。其中,叶子的描述涉及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叶缘、叶基、叶尖、叶柄等内容,让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复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建立有结构知识体系,建构起科学观察研究的方法。同时学生对树叶的观察已经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教材中观察的内容非常多,而让学生动手做的内容并不多,这节课组织学生对树叶进行拓印,就是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活动。激发他们对树叶(植物)研究的兴趣。教学要求:1.观察一片完整的树叶。2.能运用简单的归纳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选的树叶进行描述。3.拓印一片完整的树叶。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描述活动中,巩固自己在以前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叶柄等方面的知识。5.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兴趣和热爱情感。教学活
本文标题: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6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