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
-1-强盛帝国中的悲惨皇帝(上)一、高祖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不外乎一个字:暴。人们一提到秦王朝,往往就和这个“暴”字连在一起,就使人联想起暴政、暴秦。当嬴政还仅仅是一个秦王时,他身上虽然已经具有了专制君主残暴的特征,然而毕竟还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还能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人处世,也还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前所述,在车裂嫪毐、杀死谏士后,他能够接受茅焦的尖锐批评;读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后,他也能收回成命。还有,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秦王政与他同衣同食,恭敬有加;他不听老将王翦的话而轻率伐楚,遭到失败,又能亲自赶到王翦家里赔罪,并恳请王翦出山。以上种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仅仅是秦国之王,他的权力还是有限的,他至少要受到六个强劲对手的制约——齐、楚、燕、韩、魏、赵国。它们的个体力量虽不如秦,然而一旦两三个乃至五六个抱成一团,那就够秦国喝一壶了。一句话,他尚有在竞争中失败的可能性,他必须励精图治,他不能稍有松懈疏忽。然而,灭六国、成一统后就不同了,他先从古时候最尊贵的“三皇”、“五帝”中各选一字作为自己的“尊号”,于是,“皇帝”就这么产生了。当上皇帝后,他又制定了一系列尊君抑臣、维护皇帝至高无上权威的制度。例如,“朕”成了只许皇帝一人专用的第一人称;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号令称为“诏”;群臣向皇帝上书,一定要说“昧死言”,表示是冒犯死罪而言;皇帝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以致乘坐的车马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臣下不得妄加使用;还有包括三跪九叩、山呼万岁在内的一整套繁琐的礼仪、朝仪制度,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他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他已经没有了竞争对手。他,唯我独尊的始皇帝,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的秦始皇,从今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皇帝的诞生,将专制独裁制度推向了顶峰。秦始皇没有料到的是,他的这一制度创新,既为他自己以及后世的帝王们穷奢极欲、为所欲为提供了保障,又为他们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作为始作俑者的嬴政本人,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这一悲剧的源头。因为秦始皇大概没有想到,“皇帝”这个专制集权的象征,它既有巨大的震慑力,可以碾碎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力量,却又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能激发另外一部分人的雄心或野心。当你过分滥用它的权力时,这后一种功能就会越来-2-越大。秦始皇的悲剧既是他自己酿成的,更是这个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度造成的。或许有人说,是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促使了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倘若秦始皇在世,秦王朝不会很快灭亡,至少不会成为短命王朝。这是一种假设,不过这种假设并不能使人信服。诚然,相对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期,统一以及统一后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客观上,至少在当时看来,是一种社会进步;而当时的人民群众,对统一显然也是欢迎的,在离秦统一不远的西汉人笔下,就有这样的描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汉书•严安传》)他们把秦王嬴政看作是能使自己“更生”的“明天子”,说明他们对统一的渴求和对秦王政所寄予的巨大期望。然而,人们很快就失望了。当时的人们或许没有很在意一个变化,即与统一伴随而至的,是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然而,这个变化却是关键性的。关键之一就是,他要建立并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要让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明白:只有他秦始皇一个人真正地站起来了,其余的人呢?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必须匍匐于他的脚下,为奴为仆,听从驱使,甚至任凭宰割——连他的长子公子扶苏,也只因为说了一句他不爱听的话,就不得不离开繁荣富庶的咸阳城,就不得不远赴数千里以外的边关贬谪地,就不得不于凛冽的朔风中作“深刻反省”。关键之二是,除了巩固统治、建立万世一系的嬴家天下外,他还要尽情享受,由于他具有极大的权势,而有权势作保障的享受,很快就转化成为穷奢极欲。且看看他是如何为自己建立人间天堂的:早在秦始皇以前,在秦国都城咸阳和故都雍地,就有不少宏丽的宫殿。仅载于史册的就有棫阳宫、步高宫、祈年宫、长安宫、华阳宫、章台宫、萯阳宫、曲阳宫等三四十座。可是,这些远远填不满秦始皇的欲壑,他还要大兴土木。前面已经说过,在统一战争的同时,他已在咸阳仿建了六国宫殿。这一宫殿群南方面临着渭水,从雍门向东一直到泾水、渭水交汇之处。遍布于300余里的地带上,有各具特色的宫殿、楼阁145座。各殿之间又架木为桥,成为道上之道,称为“复道”。复道周围,楼阁殿宇彼此相连。这些建筑物装饰华美,陈设铺张,甚至梁柱之上也缠绕着-3-丝帛玉锦,地面也平铺着绫罗绸缎。统一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在渭水南方建造信宫,也称咸阳宫。不久又改名为“太极庙”,象征天极。从太极庙打穿道路直通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又建盖甘泉宫正殿,并在驰道两侧修筑垣墙,一直连到咸阳。在咸阳以西约百里处有一座梁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离咸阳又甚远的好去处,秦始皇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命令于梁山筑城建宫,即梁山宫,连宫城的石块都刻上绚丽多彩的花纹,故号称“织锦城”。除此以外,秦始皇又建了曲台宫、长乐宫、兰池宫、宜春宫、望夷宫等。秦始皇在整个统治时期,于关中之地建宫殿300多座,关外达到400多座,总计700余座,仅咸阳近旁200里内,就有“宫观二百七十”(《史记•秦本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借口咸阳人口过多,原有的宫殿过于狭小,下令于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这是一片新的庞大的建筑群,由于规模过大,必须分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先建前殿,这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阿房宫东西长500步(约合今700米),南北宽50丈(约合今115米),高数十仞(一仞合七八尺),殿下可以竖立5丈高的大旗,殿上可以坐1万人。据说四马驾驶的大车队,高举旗帜,能纵横奔驰于殿内而不受阻挠。从殿前直抵终南山,于山顶上建立一对宫阙。殿后又造复道,通过渭河大桥,连接咸阳宫殿。阿房宫殿门用巨大的磁石砌成,以防刺客携带兵刃入内。宫门之外排列着早已铸好的12个“金人”。殿庭之间可以容纳10万人。秦始皇计划将这个宫殿群扩大至300余里,使“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三辅黄图》),整个布局要象征天帝所居星座的结构。为此,征调70万刑徒去挖掘北山的大石头,砍伐巴蜀、荆楚的木材,长途转运,用作建筑阿房宫的材料。如此浩大的工程,直到秦始皇死时也未能完工。秦二世又继续修建,到秦朝灭亡时,也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秦始皇万万没有料到,在他死后不久,“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的阿房宫就被项羽一把火焚为焦土。大火一直延烧了3个月。除了宫殿,秦始皇还兴建了大量的台池苑囿。如公元前220年建40丈高的筑鸿台,公元前219年东巡至琅邪山时征发数万民工,劳作3个月,建成琅邪台,此外尚有云明台、望海台、阿东台、受珠台、兰池、酒池等数十座。苑囿则有上林苑、宜春苑、甘泉苑、虎圈、狼圈、兔园等。秦始皇生前纵情享乐,死后自然也不甘寂寞。他生前是地上的最高权威,死后也要成为地下的最高主宰。为此,在营建地上宫殿的同-4-时,他也一直在为自己准备地下宫殿。他13岁初即位时,就在咸阳东南的骊山北麓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全国后,更征发70余万人大规模地营建。直到他50岁病死,尚未最后完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费时39年;统一后全国性地大规模营建也有10多年。骊山墓旁行周回30余里,高50余丈,上面种植草木,下面深挖穿过地下含水层,浇铸铜汁溶液来堵塞渗漏,棺椁也都用铜汁浇铸而成。墓室规模宏大,恍如人间世界,顶穹镶嵌着大小珍珠,以象征日月星辰;底部作四渎、百川、五岳、九州之势,塑有江河湖海,并灌入水银以象征流水,还用金银铸造了凫雁蚕雀等各种动物陈列其间。墓内有庞大的宫殿,殿内不仅仿效秦廷议事制度,安设了文武百官的位次,而且到处摆有奇珍异玩、金银宝器等各种用具,殿中悬挂着日月夜明珠,能在黑暗中发出光亮,并用“人鱼”(鲵鱼)膏点灯照明,预计能燃烧很久不熄。由于墓葬之物过于奢侈,生怕有人盗窃宝物,又命工匠制造机关,牵引弓箭,盗墓者一接近,就会触动机关,被乱箭射死。可悲的是,秦始皇并没能在地下过几年安稳日子。他死后3年多,秦朝就灭亡了,项羽不但烧毁了阿房宫,也派人挖掘了骊山墓。据说30万大军整整搬了30天,也未能搬尽墓中珍宝。若干年后,又有牧羊人烧山寻羊,却烧着了骊山墓,大火延烧90日不灭。十六国时,后赵国主石虎就曾派人发掘秦始皇墓,取出铜柱来制造兵器。至于关中地区的一般盗贼销铜椁、窃水银者,更是时有发生。骊山墓在屡经破坏的2000年后,仍然保留了在大批墓葬实物。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面4里处发现了3个规模巨大的兵马俑葬坑,是当年秦始皇殉葬设施的一部分。一号兵马俑坑深6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约14260平方米。几年来,一号坑已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据估算,仅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以战车为主。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似乎是指挥机关。成千上万个车、骑、步兵俑排列成严整密集的战斗队形,人高约1.89米,马长2米多,刀、矛、剑、戟都是当时的实战武器,共计数万件。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然锋利无比,除此还有一批铜车、铜马等。据此可以推断,修建骊山墓除数十万从事各种苦役的刑徒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平民。在陵园西南还发现了一座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众葬坟场”,死者骸骨杂乱地堆积了厚厚一层。这触目惊心的累累枯骨,是对秦始-5-皇兴建骊山墓的有力揭露和无言控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一笔巨大而珍贵的历史遗产。可是在当年,这些东西又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何况这样宏大的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一个次要部分,主体墓室内的豪华宏丽,简直难以想象。据考古学家估计,秦始皇陵及其陪葬区的总面积可达250平方里。建宫殿、造坟墓,还有求“仙药”,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另外,筑长城、戍五岭等,从长远看,固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当时,却是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筑长城时,屯戍士兵30万人,屯戍五岭50万,建阿房宫和造骊山墓共70万,守边疆约30万,其他杂役约20万,总计动用民力约200万左右,而大量修建长城的民夫尚未统计在内。秦始皇统一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兵役与徭役就至少占去了10%。我们不妨再作个测算:全国的2000万人口中,男子占一半,是1000万。在这1000万中,老幼又约占一半,青壮年男子的总数也只在500万左右。500万人中就有200万人在长年累月地服徭役、兵役,这中间还不包括大量的运转劳动力,即为朝廷、为官府、为屯戍士兵、为兴建工程者运输粮食柴草的人。由于运载工具落后,运费相当高昂。据估计,运到边境一份钱粮,往往要消耗数十倍的代价。如此惊人地劳民耗力,不顾人民死活与社会正常生产的做法,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到后来,由于徭役过度繁重,单凭男子已无法胜任,甚至将成年女子也征发去作转输的苦役。据西汉董仲舒估算:秦时赋税为古代的20倍,徭役是古代的30倍!超负荷的重压,致使“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纺绩不足以盖形”(《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最后,甚至男子不能耕田耘作,女子不能纺纱织麻,病者无人供养,死尸无人埋葬,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戍者死于边,输者偾(僵毙)于道”(《汉书•晁错传》),那些为南北大军运输粮草的丁男丁女,因过度劳累、不堪折磨而吊死于路旁树上的,随处可见。百姓一经征发,有如被押赴刑场。因筑长城而伤亡的老百姓,也是成千上万,当时民谣说:“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水经•河水注》)真是千里哀鸿,万户萧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百姓身上压榨出力不胜任的超额赋税,唯一的手段就是暴力,就是严刑峻法。秦始皇将其先辈轻罪重罚、以刑止刑的镇压之术变本加厉地施行于当世,在其统治时期,仅死刑就有弃市(暴尸街头)、枭首(斩首示众)、腰斩、剖腹、凿颠(凿脑)、囊扑(装入袋中扑杀)、抽胁、-6-镬烹、定杀(沉水溺死)、车裂、体解、赐死、戮尸、磔、绞、坑(活埋)等,又有灭家、灭宗、灭族、夷三族、夷九族、灭里(居住于同里之人全部杀光)等。其他肉刑如黥(刺面)、劓(割鼻)、刖(砍脚)、宫(毁坏生殖器)、矐(薰瞎双眼)、斩趾等数不胜数。而什么行为算
本文标题:秦始皇的悲剧以及秦王朝短命的根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7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