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突破高考地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
突破高考地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在世界分区地理中,每个区域都重点分析了一个国家,这些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是要求同学们详细、准确掌握的,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仅2006年的高考就单独考查了除中国以外的俄罗斯、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例: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40.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8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地理设问:(1)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说明美国铁路运输网中,南北向铁路运输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2)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3)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答案:(1)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2)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开发较晚。(3)德国人口分布比美国均匀。解析:(1)铁路运输压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沿线的货运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担作用。但题目还明确提出要从“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现状”角度进行分析,联系美国独特的空间特点看,其密西西比河为南北流向,水运条件优越,腹地广阔,河运量大;大陆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多良港,海运便利;其南部石油资源丰富,主要依靠管道运输,北部五大湖区铁矿丰富,也可依靠五大湖的廉价水运。这些都可以大大缓解南北向铁路运输的压力。(2)注意审清题意,按要求作答: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方式、经济活动特点、生产力水平等。(3)据世界国家地理知识作答。美国人口分布不均,有三大密集区:东北部、西部太平洋沿岸、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德国人口分布较均匀。世界主要国家是指东亚除中国之外的日本、南亚的印度、北非的埃及、欧洲西部的德国、欧洲东部和北亚的俄罗斯、北美的美国、拉丁美洲的巴西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其他国家的基本特征在教材“区域总论”中有所体现。对于上述国家的基本特征,要能够结合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的关联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来看,世界主要国家的特征一般包括位置、地形、气候、主要自然带、资源状况、工农业、城市等方面。除中国外的这些主要国家,印度、埃及和巴西是发展中国家,日本、德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基本特征可用下表进行概括:在上表的基础上,我们把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世界主要国家”的知识点归纳如下:美国:大陆本土有48个州,1个特区,海外洲包括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领土跨寒、温、热三带。本土三面濒临海洋。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发展灌溉、航运和水电。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但还需要进口热带农产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程度高,工业生产总值世界第一。东北部是其老工业区,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形成两大新工业区。俄罗斯: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各地差异较大。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贝尔加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交通以铁路为主,西部形成铁路网,东部铁路东西走向。日本:东亚岛国,地狭人稠,领土主要是由四大岛组成。地形以山丘为主,平原狭小,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著名的海港为神户、横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为著名的活火山,全国最高峰。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矿产贫乏,林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工业临海(太平洋和濑户内海)分布,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区,新工业区有九州岛南部等。德国: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以德意志人为主,多信奉基督教。德国的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夏温凉,冬阴冷,土壤较贫瘠(畜牧业为主)。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日照时间较长,河谷土壤肥沃(种植业分布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煤炭丰富,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力量雄厚。鲁尔工业区、萨尔区,南部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和慕尼黑。澳大利亚:大洋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地广人稀的国家。位于印度洋、太平洋之间。居民以英国后裔为主。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主要生产部门是农牧业和工矿业。印度: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N之间,是一个临海国。主要信奉印度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一年分旱季,雨季。耕地面积亚洲第一,种植业分区有恒河平原、沿海平原、德干高原(小麦、棉花和水稻的分布区不同),东北角坡地为茶叶主产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还有西部的孟买和南部的班加罗尔。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东、北两面分别濒临红海和地中海。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水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其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以长绒棉为主,主要经济支柱为石油、运河以及旅游业。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东临大西洋,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白种人占一半以上,通用葡萄牙语,多信奉天主教。气候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重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中国地理总论”的复习模式与建议中国地理总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形、天气与气候、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农业和工业及交通旅游等。以下是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建议:一、充分利用行政区划空白图1.在空白图中描绘主要山脉,特别是界线山脉,如大地形区界线、行政区界、季风区界、流域界等。近年来各地高考题中涉及的主要界线山脉有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太行山脉、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湖北与重庆之间的巫山山脉(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之间是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等。2.在描绘了主要界线山脉的地图中,填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并描绘省级政府住地的位置。3.在图中描绘穿过我国的主要经线和纬线,如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要特别注意经纬线交点位置的主要地理事物。如30°N与110°E交点的巫山、长江三峡,30°N与120°E交点附近杭州市,40°N与80°E交点的塔里木盆地等。4.在绘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标注我国“四至”点的位置,并写出地理坐标值。体会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5.在一张有省区轮廓的空白图上,描绘长江、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并注出支流汇入干流处的主要城市。6.在有省级政府驻地符号的图中,描绘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关注铁路枢纽城市。完成以上练习对于掌握我国基本地理知识非常有帮助。二、分类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要特别注意资源之间在分布和成因上的联系1.气候资源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并掌握我国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2.土地资源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结合气候与河流分布,明确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等的分布。3.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特点的掌握有赖于对气候特征与河流水文特征的全面认识。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如下:(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节约用水我国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名在110位之后。因此,水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2)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跨流域调水如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3)年内、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如果连续出现干旱年,对水资源本已短缺的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4.矿产资源在掌握矿产资源总体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最主要的矿产地的名称。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分布情况是:煤、石油、天然气、铁、稀土等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磷及锡、铅锌、汞、铜、钛、钒等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多分布在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与我国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组合较好,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有色金属的冶炼。但区域的主要能源赋存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使我国能源调配的任务较大,目前我国已经或正在实施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能源调配占很大比重,如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对资源调配的原因、线路、影响的掌握,关键是了解我国资源分布状况及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三、我国的工业和农业1.结合农业的区位因素从总体上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从气候、水资源、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根据我国的纬度跨度和海陆位置可知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和降水变率较大;从气候及河流分布可知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且地区分布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从我国国土面积和地形特征,可知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用地类型多样,但平原与耕地面积少,林地占比重小;我国东部地区三大平原地区土壤深厚,经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中低产田比重较大,有些地区土壤贫瘠。社会经济条件从国家政策和措施、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等方面分析。2.关注我国主要商品性的农业生产基地及其形成发展条件。商品性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类型有: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油料作物基地、糖料作物基地及出口商品基地。需要特别关注这些基地形成的自然条件,如糖料作物中甘蔗:需要高温、高水和高肥,且生长期长,满足其生长需要的地点应位于我国的南方省区;而甜菜则喜温凉、耐盐碱与干旱,且生长期短,其分布地区在我国的北方,即:内(内蒙古自治区)“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极”(吉林省)黑(黑龙江省)。对我国农业发展条件的考查如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40.读图并回答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答案: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3.复习工业生产这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地图,能够自我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条件,注意变化着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影响减弱、市场影响增强、交通条件的重要性、科技与劳动力素质影响加强、信息也成为影响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等等。根据对工业基地发展条件的充分理解,提高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分析其他地区。如: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新课程)39.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答案:(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原料(铁、煤)。(2)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四、交通与旅游业1.交通方面重点掌握我国主要
本文标题:突破高考地理“世界主要国家”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9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