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吕锦霞)
1单元(章)教学设计(试用)太原市五十八中吕锦霞授课时间:年月日至月日单元(章)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总课时数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所介绍的改革运动基本属于同一类型,即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发生的近代化改革。但是,即便有这些共同点,他们的结局却很不一样。有的成功地推动了本国的社会转型,有的却归于失败,致使该国的变革之路更为曲折艰难。在对改革多样性与相似性的学习和探究中,既会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更会自觉建立对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单元还专门设探究课《中日近代改革比较》,加深对改革比较的分析。学情分析高二文科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概述这四次改革的基本内容,探讨这四次改革在本国近代化道路上的作用,理解工业文明对各国的冲击。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等角度,对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进行横向比较,运用历史史料进行分析,理解不同改革的异同点。联系各国改革的必要性,体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比较各国改革,体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和不平衡性这一规律,认识到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曲折性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2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太原市五十八中吕锦霞授课时间:年月日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课题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史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通过分角色感同身受,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并作出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重大作用,体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和不平衡性;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学法:分组讨论法、史论结合,辩证分析,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片、图片展示)使用教材的构想从改革史类型来看,它属于继发性改革。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俄国的冲击,改革的许多经验教训至今仍能警醒世人。世界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俄国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好俄国史(苏联史)及学好世界史的重要补充。本课共六个子目,我将其分为这几部分,即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包括“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利用“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一目增加了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评价,最后“斯托雷平改革”引导学生形成连贯的历史思维3课时教学流程(试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1: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政府俯首。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将向何处去?导入2:“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因克里木战争而出名,将其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师解答: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科学化世界各国近代化呈现出多样性例如:英国、法国、美国通过革命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并且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十分明显;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那么我们就来学习俄国是如何进行近代化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7——P69,根据要求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学生阅读课表要求后分析课标要求问:什么是近代化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出本课知识框架学生上黑板画出本课知识框架图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补充4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把本课的框架构建出来,基本可以理清思路,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理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克里木战争和变革的呼声这目属于改革的背景,但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止这些,我们通过一些材料来分析改革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克里木战争中双方力量对比国家枪支战舰运输工具运输通道军用物资俄国滑膛枪木帆船牛车马车泥路缺乏英法来复枪汽船火车铁路充足材料二:材料三: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其他学生可作补充克里木战争变革的呼声改革不彻底农民骚动1801—1810:83次1811—1820:124次1821—1830:156次1831—1840:143次1851—1860:591次俄国,1500英国,15000德国,1000005000100001500020000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地方自治日俄战争和1905年革命斯托雷平改革5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单位:俄里)材料四:十二月党人赫尔岑材料五: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问题:1、关于克里木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为什么说克里木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2、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有何内在联系?3、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五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式上有何特点?师: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生思考后回答:(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生观察图,结合课本知识和所学知识回答:由于图一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生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而造成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利益。方式: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改革6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无产阶级还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农民阶级虽有革命的强烈愿望,但却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缺少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力量分散,组织性差。所以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5、据以上材料总结并补充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师:大家能够根据课本将改革的基本内容罗列出来,那么依据刚才了解的改革前夕的社会状况及改革背景我们来做个小活动【感同身受】:分组讨论1.假如你是解放后的农民,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满意吗?2.假如你是贵族地主,你生活有什么变化?满意吗?3.假如你是资产阶级的工厂主,你对从改革中能够得到哪些有利条件?现在总该满意了吧?4.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你对自己的改革满意吗?请注意:结合改革前的情况、改革后的情况尤其是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具体影响来分析。补充资料:农奴、农民、奴隶区别农奴:封建社会中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农业生产者。15C下半叶-19C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外因:克里木战争内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沙皇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群体形成1、对农民来说经济上: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7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农民:拥有自己份地的自由耕种者。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补充资料:实际情况: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师:所以可以看到改革并没有满足各个阶级的需求,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改革后俄国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封建,所以引发了1905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其效果如何?为什么对斯托雷平会有这样的评价?有土地的合法权对农民来说,这是一种合法的掠夺2、对贵族来说: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价格很划算;通过改革可以暂时缓解闹心的农民暴动。基本满意!3、对资产阶级来说:得到更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在地方自治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更多司法保障;但都远远不够!4、对沙皇来说:暂时摆脱统治危机;但国内并不太平,很快爆发了1905年革命,国外发生日俄战争!(1)斯托雷平改革促进俄国经济的迅速腾飞。(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粮食立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俄国欧洲部分耕地面积增加了四分之一。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2)斯托雷平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劳动力)(3)另一方面改革的“扶强抑弱”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可敬可恨可悲?8结束语: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与腐朽,社会上要求改革的呼声与日俱高,为了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虽然改革不很彻底,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但却使俄国迈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道路,对俄国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重现课标: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所以俄国近代化的特点是①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其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依然使它相对落后。②不过俄国的国土广阔,内部资源、市场潜力较大,因此俄国的近代化可以依赖于内部发展和建设,这也是它的特殊之处,与日本不同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回顾本课知识点。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上:“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资金(2)政治上:法制化进程向前迈进。国家杜马和地方自治促进民主化进程发展(3)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的引入传播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页(总页)9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基础题: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作用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异同点拓展题:总结英、法
本文标题: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吕锦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2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