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案)编者:李颖秋教学过程【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进入新课】探究一、物质生活的变化1、衣:易服问题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服饰不断变革?根本原因:新潮的冲击(工业文明、鸦片战争)具体原因:通商后联系加强---民服变化---冲击官定服饰制度(清政府改革军服和官服)----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问题2:中国近代服饰变化有哪些表现?◆通商口岸最先出现民间着西装的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礼仪风俗的变化情况;理解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变化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在研究近代社会变化情况时,由学生看书归纳列举,分析变化原因时由师生共同完成,变化的影响及特点要注重难点突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了近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必然带动文化、习俗的近代化。。…………………………………………【教学重点】交通通讯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难点】近代社会上呢搞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清政府变革军服(西式军装及操衣操帽);◆民国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中山装和旗袍出现。问题3: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问题4:中国近代服饰变化有什么特点?◆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服饰选择比较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民服变化促进官服变化◆中西合璧服饰如中山装和旗袍出现。◆服饰变化带有政治色彩。问题5: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工业革命——列强侵略——新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或生活方式)的变化。2、行——铁路、水运、航空和通讯的变化问题1:晚清及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概况时间重大事件备注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后被清政府赎回拆毁1881年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通车。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民国时期杭江铁路、同蒲铁路问题2:铁路有哪些优势?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问题3:找一找政治因素对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进程的影响。沪淞铁路被清政府拆毁;唐胥铁路遭到一片反对声,并引起朝野十余年的铁路之争。甲午战后列强争夺在华修路权,使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民国时期,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使铁路建设始终为入正轨。问题4:旧式水运与新水运的区别是什么?沙船——轮船问题5:水运交通近代化起步的原因是什么?洋务运动号召“求富”,民用工业兴起。问题6:我国近代水运业发展概况如何?①19世纪50年代,中国旧式航运业被外国轮船航运业挤压得只剩下400余艘;②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③1900年前后,民间兴起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④1934年在长江流域的四大航运公司中,中国的轮船招商局的总吨位只占23.1%。问题7:近代水运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特点:艰难求生,发展不平衡原因: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国经济本身发展不平衡。问题8:我国航空业发展概况怎样?1918年,中国航空业真正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附设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北洋政府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1949年,各航空公司共拥有70多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公里。问题9:我国近代邮政事业发展概况如何?晚清: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民国: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消。问题10:近代邮政业发展有什么特点?①受西方文明影响而产生。②近代邮政发展很不平衡,大城市用汽车、摩托车、飞机运送邮件,而在广大农村用马车甚至步行运送邮件。问题11:中国近代自办电报事业何时诞生?发展情况如何?1877年;迅速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也普遍开展。但民国时期因战乱频仍一度发展缓慢。问题12:交通通讯近代化有什么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问题13:中国交通和通讯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工业革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洋务运动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究2:精神生活的变化1、报刊问题1: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是什么?它何时何地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英国传教士、1815年、马六甲。问题2:简述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过程?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申报》创刊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维新运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问题3: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的是什么?《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问题4:近代中国报刊的日趋流行说明了什么?说明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到中国的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也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深入发展。2、电影问题1:列举我国近代电影事业发展的几个第一。第一次放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西洋影戏第一次自摄电影:京剧短片《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题2:电影何时产生?它迅速传入中国说明了什么?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惠及中国,也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在深入发展。问题3:报刊和电影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传播信息、娱乐生活、促进科普、开阔视野。探究3: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问题1:断发运动起于何时?终于何时?起:同治、光绪年间,中国留学生纷纷“改装去辫”。终: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不缠足:问题2:近代不缠足运动开始于何时?在此之前清政府对缠足现象是何态度?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因满洲妇女不缠足。问题3:维新派对不缠足运动起到了怎样作用?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并与康广仁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问题4:比较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异同。同:都受新潮影响;清政府都起了推动作用。不同:不缠足运动比断发早,但完成时间晚;断发是民间先兴起,而后由政府革除,不缠足运动是清政府早已下令废除,但民间屡禁不止。问题5:为什么把不缠足运动说成是“女权运动”?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问题6: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2)有政府参与。(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3、礼仪:日常礼仪的变化:三跪九叩、长跪作揖——鞠躬、握手;(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称谓的变化:“大人”、“老爷”——“先生”、“君”。4、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的变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结婚;六礼旧俗——新式婚礼;男尊女卑——男女平权。殡葬的变化: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物质生活的变化;精神生活的变化以及社会礼仪和习俗的变化。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中西联系与交流的扩大与加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的推动。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是全方位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旧的生活方式、以及落后习俗必将被进步的所代替。解析与探究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清末民初,对于废除蓄辫陋习多数人持肯定、欢迎态度,但也有少部分人因循守旧,持抵制态度。说明观念更新不能一蹴而就,也说明社会变革需要漫长曲折的过程。解析与探究2:1、材料1中,奥特隆尼认为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是什么?2、依据材料2,清军在这场战争中最有利的作战因素没有发挥出来?为什么?自我测评1: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自我测评2: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链接:交通进步与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与思考:1、义和团揭贴的内涵是什么?2、清政府多数官员为什么反对修筑唐山至北塘的铁路?为什么为什么以不用机车牵引做条件?3、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问题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小结】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板书设计】一、物质生活变化:1、衣——易服2、行——铁路、水运、航空及通讯二、精神生活变化1、报刊2、电影三、礼仪习俗变化1、日常礼仪及称谓的变化2、婚姻的变化3、丧葬的变化
本文标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2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