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14课2011022215582784
第1页共12页第十四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2、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健康文明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3、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知识与能力]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懂得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律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3、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中的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4、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懂得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增强法律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教学难点: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信息不仅数量庞杂,而且变化万千,搜集、选择、处理、应用信息资源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能力。第2页共12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将课前收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展示。师:大家展示了各种形式的行为规范。常言道,“没有规范,不成方圆。”行为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有了这些行为准则,人们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众多的行为准则中,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的特殊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话题。师:下面我们给大家呈现一组视频资料,请大家借助视频资料一起深入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多媒体展示第一组视频资料: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也可采用教学时最新通过的法律)师:请大家讨论,在上述视频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略。师:(在归纳、点评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国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定的一般程序是: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和讨论法律草案,对法律草案进行表决和公布法律。视频展示: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名称。江苏省人大制定的法规名称。在学生观看上述视频资料后介绍“知识链接”部分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概念,并进一步说明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归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我们又将法律称为国法。视频展示:人民法院审判内蒙古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等五名高管涉嫌挪用公款案,审判湖北省原省长张国光案,普通公民的违法犯罪案。师:观看以上视频资料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略。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这也是我国宪法的规定。无论普通公民还是国家干部,只要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列举社会团体的组织纲领、民族的习俗等在规范人们行为第3页共12页方面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这说明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请学生展示教材第41页探究活动的结果。(教师应在课前将此探究活动布置学生完成)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我们的社会秩序、人生安全等将受到什么危害?生:回答略。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公民的民事活动日益增多。相应的,公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也有所增加。我国的法律在调节民事纠纷,保证社会和谐方面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民事调解都具有强制力,公民如果无故不执行民事判决、民事调解也将受到强制执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2页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生:回答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其它的社会行为规范相比,其特殊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学习和掌握以上知识,我们将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设计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观看案例)小郑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邀请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咚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妨碍了马丽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不得已最后小郑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小郑为什么要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讲授新课:第4页共12页分析上述案例,讨论下列问题:(1)你如何评价舞迷夫妇的行为?(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2)邻居们多次与舞迷夫妇的交涉的过程中什么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3)最终这件事得以顺利解决,你从中看到了道德和法律之间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分小组派代表发言。(略)通过讨论之后,请学生填表格:(多媒体显示)区别道德法律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规范不同学生填表,教师检查。教师小结:法律和道德的区别主要有:以表现形式不同,二实现方式不同,三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这正说明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除了区别之外,还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媒体显示:二、法律和道德的联系)案例一: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朝持家务,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先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走上了寻梁自尽的绝路。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核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分析: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略。(多媒体显示:第一,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教师小结:我国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并以各种形式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予以确认,还对某些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第5页共12页举例:《婚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予以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做出支付抚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子女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不履行赡养的义务,将老人赶出家门,或多对老人不闻不问,对老人提出的合理的赡养要求也不予理睬,导致老人生活困难的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对于遗弃老人的行为情节轻微的,可以由当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做子女的思想工作,说服教育,促使其悔改;对于情节恶劣,在当地造成很坏的影响,造成老年人生存困难的,应依法追究子女遗弃的刑事责任。案例二:小方圆5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小方圆被判给了爸爸。可是不负责任的爸爸将她推给了年迈的奶奶,对她不闻不问,也不给抚养费。妈妈开始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两年后,妈妈下岗了,没有了生活来源。小方圆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小方圆初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校,但无法筹到学费,无奈之下,小方圆将父亲告上了法庭,索要抚养费和教育费。经过法院的调解和努力,小方圆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校园。这正依据了《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分析: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生:回答略。(多媒体显示:第二,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体现、维护我国法律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支持、促进教师小结:法律是必要的。它是治理国家、强制性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只能解决“不敢”“不准”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内心深处“不敢”“不准”的问题。也就是说,法难以触及人的思想,无法使人在内心深处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道德的落脚点在于人心,在于人的思想自觉。它可以把社会的方方面面统管起来。法律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法律的“触角”也不可能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公德上,做第6页共12页到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利益;职业道德上,做到爱岗敬业,创新奉献;家庭美德上,做到尊老爱幼、和睦勤俭;个人品德上,做到廉洁自律、诚信好学。这些都是以道德为基础在各方美德体现。而且道德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次,约束整个社会的各种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每个人都收到良好的道德熏陶,自觉去修身养性,健全自身的人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性的普遍问题。案例三:“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成都日报》的一则报道,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蔡欣芸与丈夫许延声清晨驾车去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一盏路灯,但没有人看见。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之后,经巡警指点,夫妇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在联系问清了具体负责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付。学生:对他们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略。(多媒体显示: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教师小结:由于法律与道德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是遵纪守法以及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思想基础。道德良心是以个人精神力量的保护神,对个人行为具有特殊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违反道德良心会使人寝室难安。道德潜在的力量强大无比。而法律则以其强制性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治国方略结合起来。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多媒体显示本课知识要点。(略)课外延伸: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分组收集资料,我们将展开一场相关辩论。第7页共12页教学设计3: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情境表演,请大家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情景,并指出两个场景说明书么道理。场景一:师:“今天下午看演唱会,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领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涌向讲台,秩序混乱,教师被重重包围)场景二:师:“今天下午看演唱会,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领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每一个同学”(学生取票秩序良好)师:刚才的活动说明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调节。我们的日常生活之所以有条不紊就是因为有法律规范的调节。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讲授新课:[多媒体显示]案例一:2006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3月11日揭幕。在重庆力帆队与辽宁队的比赛中,连续两年在联赛积分榜垫底的力帆队以2:1击败对手,久违的胜利让球队和球迷狂喜不已。50岁的重庆之名球迷陈文武比赛刚结束就冲进球场,想与球队共同庆祝,但随后被迅速赶来的球场保安人员带离现场。陈文武在以前的比赛中曾有冲进赛场推搡裁判的“前科”。重庆市公安部门对陈文武开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施行后的第一张“球迷罚单”,依法对陈文武处以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同时禁止他在一年内进入体育场观看同类比赛。案例二:2006年4月下旬的一天,张某与家人从益阳到长沙办完公事后,前往长沙烈士公园游玩。当他们乘坐的出租车刚在公园南门停下,两名妇女就跑过来,一前一后拉开出租车前后门,用身体挡在门口,一边念叨着听不懂的话,一边伸手索要钱物。当遭到拒绝后,两名乞讨妇女又扯衣服又拦路,跟着张某纠缠了十几米,直到附近巡逻的民警上前制止,张某第8页共12页才得以脱身。经民警调查,两名乞讨妇女自称湖北监利县人,每天在烈士公园门口向行人尤其是外地游客强行乞讨。日前,长沙市城市管理支队对两人处以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据了解,这是2006年3月1日起治安管理处罚实施以来,长沙市开出的第一张强行乞讨干扰他人的治安罚单。师:结
本文标题:第14课201102221558278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