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共5页第1页班级姓名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主备人:吴沈劼【知识目标】课程标准目标分解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难点: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导学提纲】预读课文思考:1.甲午中日战争为何会爆发?2.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危机?中国各阶层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3.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对这个口号进行评价?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大历史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个工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期。对外侵略由商品输出(倾销商品)发展为资本输出(投资建立跨国企业)。(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使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驱使其制定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2),直接原因: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1)、年7月,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2)、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①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②开放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③割地:——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④资本侵略:——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3,影响危害: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促进: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延伸思考: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展开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和探索?(地主,农民,资产阶级)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共5页第2页(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1),概况: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矛盾尖锐,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山东迅速遍及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并占领,第二次火烧。(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完全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北京设立的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核心突破】线索勾勒日本发展强盛——对外侵略扩张——列强共同瓜分中国——民族矛盾激化——各阶层探索救国——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惨烈现实须继续探索重难点解释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1),日本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侵略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国际环境方面:充分利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环境比较有利。3),中国方面: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落后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4),1894年,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给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良机。2,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本从战争中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有巨额的赔款,还有大量的战利品。日本在战争中发了大财,一跃而成为亚洲的强国,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一国际地位,英国甚至同它结盟,视为平等的伙伴。日本也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积极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则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战前,英、法还曾过高的估计中国的实力,一直把中国视为英俄在远东的缓冲力量,法国也曾在中法战争后把中国看作亚洲四强之一。而这次战后,列强露出了凶残的本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但它给中国社会的震撼程度也远远超出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唤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3.关于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近代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运动;都以宗教作为发动、宣传和组织运动的主要手段,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都很大;都暴露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②不同点:从兴起的原因看,前者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后者主要是由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的尖锐。从斗争的主要对象看,前者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后者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从运动的进程看,前者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后者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始终处于分散状态。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看,清政府对前者自始至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共5页第3页终坚持“剿”;对后者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从对西方的态度看,前者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后者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同步巩固】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2,《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A.中国承认邻国独立B.允许日本在华开办工厂C.开辟内河新航线D.割让中国大片领土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4,读下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5,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6,最能体现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口号是A.“最恨和约,误国殃民”B.“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C.扶清灭洋D.“洋人逐回外国去,免得割据逞其能”7,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8,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①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②都具有笼统排外色彩③都带有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④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9,下列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①《辛丑条约》②《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北京条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1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既割地又赔款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已无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现象,这实际上说明A.列强在是否要继续开通商口岸上有争议B.中国已无适合列强需要的口岸可开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共5页第4页C.中国的国门此刻基本上已完全打开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反应12,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课外延伸】“冲击—回应”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冲击—回应”模式是一个以西方人价值观来认识东方的研究模式,它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比作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而把中国说成是一个长期以来处于停滞状态的传统社会。中国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经过西方的冲击,才能有可能摆脱困境,取得进步。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对这一模式做了详细描述。指出,“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大一统国家,又有着最悠久的绵延不断历史,她在过去百年中遭受西方蹂躏就必然产生连续不断,汹涌彭湃的思想革命,对这场革命我们至今看不到尽头,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代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社会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深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进程—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进程—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展开进攻,削弱它的基础,乃至把它制服。中国国内的这些进程,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费正清的这种观点几乎贯穿与《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的始终,他过多地论述中国对西方冲击所作出的回应,同时又试图说明中国对西方的挑战回应不力,他指出,“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她的统治制度的失败,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与西方文明无法融合而导致的失败。”他列举从林则徐到孙中山的许多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认为这些人“无论是旧式满清官僚还是近代革命者,他们都感受到西方的冲击,并且作出强烈地反应”,但近代中国社会难以变革的原因是因为“背后存在着一种传统文化的情结,也就是强烈的大一统中国的意识”。(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雇员、社会活动家、政策顾问。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共5页第5页课14答案:延伸思考:地主阶级——军事改革,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同步巩固:BBCCCCDCDBDD
本文标题: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