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章危害与疾病负担
第1章危害与疾病负担慢性病正在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是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造成的沉重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不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慢性病发病缓慢的特点为实施干预提供了机会,并为各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1.1慢性病正在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1.1.1我国居民近80%死于慢性病近5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由1957年的37.2/10万上升到126.4/10万,脑血管病由39.3/10万上升到100.9/10万,心脏病由47.6/10万上升到99.4/10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因慢性病死亡人数接近6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0.9%。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250万、恶性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1.1.2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高血压患病率从1959年的5.9%上升到2002年的18.8%。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1亿为劳动力人口。50—70年代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约100万的速度递增,80—90年代每年的增长达300多万,1991-2002年每年约增加700万。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冠心病75万。70-90年代,我国癌症死亡率上升29.4%,未来20—30年间仍将继续上升。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与1996年相比,2002年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1.1.3影响因素形势严峻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加之寿命的延长使得罹患各种慢性病的机会增加,带病时间更长,因此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结构性影响,特别是养老、卫生保障和长期照料的压力。此外,导致慢性病增加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不容乐观。据2002年全国吸烟调查,人群的吸烟率为35.8%,男性为66.0%,女性为3.08%,估计目前有15岁以上吸烟者3.5亿。我国居民偏离“平衡膳食”的消费行为也日益突出,1982-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肉类和油脂消费量快速上升,而粮谷类食物消费则持续下降,同时食盐摄入居高不下。我国20-59岁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平均不到1/3,其中30-49岁的中年人只有1/5。目前我国有2亿成人超重,6000多万人肥胖,与1992年相比,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大城市儿童肥胖率已达8.1%。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为1.6亿。1.1.4贫困和农村地区的压力大于城市我国贫困人口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推算,当前我国2365万农村的贫困人口中,高血压患病人数约350万,糖尿病约38万,他们既缺乏慢性病防治知识,也缺少最基本的卫生保障。目前,我国农村慢性病患者的绝对数量已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脑卒中、恶性恶性肿瘤、心脏病已经占农村地区总死亡的70%以上,其中COPD是农村居民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的23.5%;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村慢性病死亡的上升趋势已经明显高于城市(图1.1,图中主要慢性病包括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恶性肿瘤),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农村地区的慢性病负担将不堪重负。图1.1我国城市和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1.2慢性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1无法承受的疾病负担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劳动力人口约占我国城市和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200220240260199520002003死亡率(‰)农村城市死亡率(1/10万)一半。2003年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等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209亿元,其中,住院医疗费用588亿元,门诊医疗费用621亿元。5类慢性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21%。2004年,全国因患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出院的人次数高达1071.76万人次,占总出院人次数的16.1%。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城镇居民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需花费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罹患常见慢性病住院一次则至少要花费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慢性病的发生不仅仅直接导致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也导致患者家庭因照顾病人、劳动力损失或减员而引起的经济收入的减少。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使部分家庭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图1.22004年主要慢性病次均住院费用与居民家庭(城镇、农村)人均年收入比较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损失已达70%。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即使生存,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伴有严重并发症或残疾的发生。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致盲率高25倍。2001年对我国30个省市大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并发症调查发现:73%糖尿病患者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60%患者合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1/3合并糖尿病肾病,1/3合并眼病;在我国现存的600多万脑卒中患者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我国慢性病正在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恶性肿瘤易患年龄为40-65岁,高血压易患年龄为35-70岁,冠心病易患年龄为40-60岁。对劳动力人口的健康造成重2004年主要慢性病次均住院费用与居民家庭(城镇、农村)人均年收入比较9976.44338.36211.45279.26355.72936.49421.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恶性肿瘤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年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年均可支配收入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要影响。1.2.2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同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方面的成就为世界所公认。1979年以后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人口的健康改善却不再让世人瞩目。从人均预期寿命来看,1980年至2004年间中国的寿命增长比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要小。在一个可比时间段中,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从68.6岁增加到72.0岁,延长了3.4岁,但是,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增幅在5岁左右。关于我国健康改善缓慢的主要因素,还没有专门的定量研究。但是,根据慢性病对健康影响的国际经验,可以推断我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慢性病的防控不到位,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于“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落实。1.2.3主要健康结果差距扩大中国卫生面临的另一个严峻挑战来自健康结果的不平等,这种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更为严重。以人均预期寿命为例,1990年至2000年间人均GDP最高的7个省份人均寿命的延长基本上都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广东省是唯一的例外;而人均GDP最低的7个省份人均寿命的延长基本上都低于全国平均增幅,西藏自治区是唯一的例外。总的来说,与很多忽视慢性病防控的经济转型国家一样,我国人民为社会经济转型付出了一定的健康代价,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付出的代价更高。1.2.4严重冲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未富先病”的国家,老年人是医疗资源消费的主要群体,国际资料显示,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我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乡,老年人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较199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期两周门诊直接费用增加60.8%(城市63.3%,农村45.8%);住院直接费用增加62.5%(城市67.7%,农村50.7%)。另有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医疗费用占GDP的0.48%,预测到2010、2020、2030年将分别增加到1.11%、3.06%、8-9%,老年人医疗费用增加的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这不仅会加剧社会卫生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资源的代际分配格局,引发潜在的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与之相适应的是慢性病防治总费用的攀升速度也已远远超过GDP的上升速度。从1993到2003年的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0%,而慢性病中最主要的心脑血管病费用的增长速度却高达17.3%(图1.3)。17.3%12.9%11.8%9.0%0%5%10%15%20%心脑血管病费用医疗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图1.31993-2003年心脑血管病直接医疗费用年均增长速度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花费的高增长相对应,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却呈不断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30年后将下降到30%,必然会进一步导致抚养能力的降低和慢性病经济负担的加重。如不尽快着手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降低慢性病发病水平、控制慢性病花费几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本文标题:第1章危害与疾病负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