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课明题2历史课件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1页共11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必修三专题一一“百家争鸣”一、选择题21.(2007广东广雅中学9月)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解析:A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22.(2008沂源期中)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解析:B稷下学宫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AD项题意体现不出来,C项本身错误。23.(08烟台高二历史(文科)期末考试)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解析:C题中要求贯穿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线,选项ABD只是三者思想的一些具体内容。面对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三者主要研究伦理道德和治国方略,希望达到一个治世,儒家逐步形成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24.(08淄博高二期末考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A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这是道家的主张。25.(2007山东昌乐11月高二期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解析:B以法家思想来统治,肯定胜过以往。A为儒家荀子思想,C为墨家墨子思想,D为道家老子思想。26.(08淄博高二期末考试)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墨家的同学说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兼爱非攻,互助互爱”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C“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27.(08德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7.“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外儒内法解析:C材料的基本含义,“仁义礼制”和“法令刑罚”是治国的两种基本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儒法并用的思想。17.(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2页共11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解析:B墨子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而韩非代表的是地主阶级。28.(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解析:A为道家的主张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9.(08烟台高三诊断性测试)“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解析:B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30.(08江苏百所高中样本分析考试)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为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A“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要求统治阶级要爱民重民、富民育民,实行仁政德治。而能体现这种思想只有①②。31.(潍坊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解析:B儒家强调“礼”,重视长幼尊卑,就像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典故一样。32.(青岛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解析:D“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墨家;“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儒家。33.(2008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D①体现的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状况,是在严酷的法律制度下出现的状况,所述内容相比于历史真实而言,显然夸大了事实。34.(2007佛山月考)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张的社会改革都强调()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的共性。B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3页共11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35.(2008沂源期中)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解析:A儒家孟子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要求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36.(2008翔宇测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④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A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7.(2008潍坊期末)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C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由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8.(08滨州高中二年级学业水平检测)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解析:B根据各家主张的特点分析,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39.(08广州二模)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礼法并用D.提出“天人感应”解析:C荀子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当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儒家思想也有改造,主张礼法并用。40.(山东省威海市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A.天人合一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B“天人合一”体现天人和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人我和谐;“民贵君轻”体现君民和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身心和谐。园地原创严禁转载第4页共11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二、非选择题4.(2008年5广东考纲调研)(16分)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格言》【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
本文标题:第1课明题2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