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6]
1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1广州市第65中学王文爱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总结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三场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影响。2.过程与方法(1)感受视频导播《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之开场、“斯大林模式”等有关图片、神入历史。(2)通过阅读“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有关的背景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辩论赛,提高学生查阅选取有效资料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苏俄出台不同政策发展经济,让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观看问题。(4)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影响的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用“论从史出”的观点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斯大林模式”一目的探讨学习,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联系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当地建设提出可行性意见。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和经验教训。2.难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史料阅读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法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形象图片、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打开“优酷”网,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的开场,让学生神入历史。2.播放幻灯片,展示苏俄历史上风云政治家图片,引出话题:你知道苏俄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哪些辉煌与奇迹?这与图片上的人物主持开展的哪些事情有关?最后点明本课将学习与苏俄经济建设有关的前三个政策。(1)彼得一世农奴改革让俄国成为军事强国(2)叶卡捷林娜二世“开明专制”,造就大批知识分子,让俄国现代化(3)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伯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普京执政,让苏俄拥有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国、人类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开创不同于西方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二战后唯一与美国抗衡的一极等殊荣,不过也带来了苏联最终的解体。【学习新课】一、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实质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阅读下列文段思考:三段话分别反映了苏俄的哪一经济政策?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各自的本质特点是什么?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利了,但还得打,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得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昨天广播里说,莫斯科的党员在开会时,我们敬爱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同志晕倒在会场上,他拥有调拨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却没有留下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哪怕一小口。感动之余,党员们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进行了义务劳动,列宁同志也要加入。这年头,我们也要为国家尽尽力。当时我进了趟城,不得了!一普特粮食的价格国家征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200卢布!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好不容易挨到1921年,我们的红军部队终于摆平了国内外敌人。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政府终于管我们的死活了,说是让我们交粮食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老大的厂子恢复营业了,老二的店重新开张了,国家还把一些大项目交给外国人开发,美国来了个叫什么哈默的年轻人来开棉厂,还有个叫福特的来造嘎斯小汽车,很快就要上市了。1924年莫斯科的雪花飞舞着,伟大领袖列宁同志离开了我们,我和儿子们都很伤心,有象钢一样姓的斯大林同志继任,看来国家政策又有大动作了。这不,昨天村长接到克林党委的一道命令:必须使100多户农户全部加入集体农庄。凡不愿加入的将被流放、财产没收。村长回到村里召开全村大会,宣布每户都必须全体加入集体农庄,当天晚上,乡亲们就回家宰杀牲畜。老大的厂子又被收走了,听说国家要在西部建很大的拖拉机厂,农业要机械化了。操作:1、给学生发放以上纸质资料,让学生默读、教师提问得出答案,课件展示如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21新经济政策1921-24斯大林模式1924-37农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工业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部分私营或外资开发优先发展重工业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买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3分配普通义务劳动,实物配给。按劳分配所有制单一公有制公有制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高度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结合,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发展生产,国家资本主义高度计划经济2、学生讨论,比较: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三场改革实质性的不同所有制经济体制罗私有市场+干预斯公有高度计划中公有+多种社义市场经济3、幻灯片展示有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有关的史实图片,增强史感。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之背景及评价(一)坚冰已经攻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操作:1、展示图片及三段材料,让学生得出背景: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材料三: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背景:国内外反动势力反扑物资困乏4马克思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2、展示过程图片,给出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请学生得出该政策的评价: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评价:(1)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2)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战胜敌人提供物质保障。(3)为苏俄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并非正确途径,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二)道路已经指明--新经济政策:操作:展示有关图片及材料,让学生得出背景和评价,学会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分析:材料: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恢复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濒临崩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求新的模式。意义:(1)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5(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是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是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三)斯大林模式操作:1、图片加视频,让学生感知苏联建立,列宁逝世,并出示背景材料,学生总结出背景。材料:1928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而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我们的命运比目前的中国好不了多少,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背景:(1)2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际环境骤然紧张(2)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苏维埃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的配合(3)新经济政策本身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历史局限性(4)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理解存在分歧(5)斯大林个人的因素2、在学生查阅了资料,有所准备的基础上,展开辩论赛:斯大林模式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资料整理如下)正方观点及论据:斯大林模式是功大于过(1)这一模式使苏联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它是在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转化成工业国。“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是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凭借武力占据了世界制高点。这和1929-33年正在遭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2)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3)为后来苏联成为政治、经济、科技大国奠基。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丘吉尔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4)国民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不仅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6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这些外来的技术专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苏联人。(5)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把斯大林模式的研究置于世界现代化的宏观历史进程和背景之下,将其看作落后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创造性模式和道路。他认为,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道路,政府不直接组织经济活动,只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
本文标题: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