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5分)(2)召薛氏人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水磨亭子欧阳修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8.诗的领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6分)9.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予独爱莲之,”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节操。(2)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职责的句子是“,”。(3)在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请出场时的神情。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女人吴组缃这个女人二十来岁,扁扁的嘴巴,扁扁的鼻子。手粗,眼粗,身腰粗。她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说:“太太,我想,我想,我想……”说的时候,两只粗大的手互相紧握,扭捏着;圆而大的眼睛往下沉,盯着她自己的脚尖。那脚趾头也在扭动着,是赤脚。太太则才因为先生看了电影,没曾约自己,又想到昨晚上做了许多菜,等先生回来吃,等到八点先生才回来,先生说吃过了;“吃过了,早就不告诉我!”气得太太楞了一夜肚子。“我晓得你心里早没我!”两颗眼泪就流下来,就伏到床上去抽咽。先生捧着一本书楞了一会,戴上帽子笃笃笃地出去了。太太一个人在床上躺着,觉得没有趣味,看见这个女人推门走进来,忸怩得滑稽的样子。一个礼拜前,这个女人由荐头行送来,先生问怎么样,太太说:“看那傻样顶有趣的。”于是就留下了。现在,太太虽然刚拭干眼泪,肚里还憋着气,可是她觉得很闷,愿意有个人和她说话。“你想什么?你说,不要紧。”“我想太太给我看封信。”“可以的。”太太很骄傲很尊贵地点点头。那女人拂开衣角,在腰上掏了一会,掏出一封没有封口的,已经皱褶得不成样子的信,忸怩地递给太太。太太把信细看了两遍,撇着嘴笑了一笑,说:“唔,是你丈夫来的信。”那女人想说点什么,把头拾起来,却又重复地低下,看看自己的脚尖。那脚趾头动了两动,到底没有说出来。太太接着说:“你丈夫说,他和你吵了嘴,他很懊悔。叫你明年回家去插秧。他不再骂你。你公公婆婆也不再打你骂你。说小炭子没有奶吃,叫你赶紧寄钱回去……”太太把信上的话说了一次,又说了一次。说着,注意那女人的动作和表情。那女人颈子红红的,渐渐红到嘴巴上,红到耳根。“倒霉——”咬住了,恨恨地再爆出两个字“死鬼!”一下子功夫,她刚才那种忸怩的样子一点都没有了。太太觉得顶有意思的,笑了。打着一种和小孩说话似的口调说:“哦,你原来是吵嘴逃出来的?你胆子可不小!你是怎样逃出来的?你家在哪里?你说点给
本文标题: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6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