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那么,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里呢?外力作用又是怎样改变地表形态的呢?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说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能够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4.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①、搬运、②、固结成岩作用。(2)形成地貌:侵蚀地形、堆积地形。2.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冲刷坡面,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2)沉积作用:冲积扇、③、河口三角洲。3.风力作用(1)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城堡。(2)④:沙丘、⑤。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2.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1)合理措施:修筑⑥;填海⑦;建造⑧;植树⑨。(2)不合理措施:过度⑩;不合理;破坏。【答案】①侵蚀②堆积③冲积平原④沉积作用⑤黄土高原⑥梯田⑦造陆⑧水库⑨造林⑩放牧用水植被1.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孤立存在的吗?【提示】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风化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了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侵蚀提供了条件。2.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一回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指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风化作用中对岩石产生破坏的是相对静态的物质(温度、水、生物等),而风力作用中风是动态的。图Ⅰ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Ⅱ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据此回答1~2题。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图Ⅰ中的()。A.甲B.乙C.丙D.丁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构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甲为沉积岩。第2题,该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先经过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再经地壳运动,使岩石露出地表,然后经外力作用形成。【答案】1.B2.A3.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图)。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形似“金钱豹”的岩石只能在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位于海洋中,故导致“豹头”的掉落应为海浪侵蚀作用。【答案】B4.图中河床剖面呈“V”型的河段是()。A.aB.bC.cD.d【解析】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河床呈“V”型。【答案】A探究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互动探究]读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以上不同地貌形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形成的主导性外力作用。(2)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典型地貌类型有哪些?[提示:CaCO3+CO2+H2OCa(HCO3)2](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答案】(1)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如图中的风蚀蘑菇、沙丘。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如图中的溶洞、冲积扇、黄土高原地貌、河口三角洲。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如图中的冰蚀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如图中的海蚀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及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等。(3)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到流水侵蚀切割而成。[归纳总结]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风力形成戈壁、风蚀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蚀作用侵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探究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互动探究]1.梯田耕作和坡地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答案】在梯田上耕作的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有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2.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答案】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标准是看这种改变是否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是否顺应了自然规律。[归纳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造的合理行为平整田地、修筑梯田、挖河沟渠、填海造陆人类对地表形态改造的不合理行为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2.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第1题,甲为河口的三角洲,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流速降低,海水顶托,导致泥沙堆积。第2题,由于源头不断被侵蚀,瀑布最终消失。【答案】1.A2.C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2)冲积扇是作用形成的。(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5)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解析】第(1)题,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流水沉积地貌。第(2)题,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以山口为中心的扇形。第(3)题,冲积扇出山口处即扇顶沉积下来的为粗颗粒物质,到了外围,沉积下来的是颗粒较小的物质。第(4)题,冲积扇地貌主要是在流水沉积作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答案】(1)山口处(2)流水沉积(3)流水在搬运过程中,流速降低,物质在河流出山口处沉积,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4)扇顶粗,边缘细(5)外力作用(或沉积作用)【答案】①风力侵蚀②搬运作用③沉积作用④流水沉积一、选择题1.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挪威峡湾海岸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D.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解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形成的,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在黄土高原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答案】D2.敦煌壁画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化和风蚀D.水的溶蚀【解析】敦煌处于干旱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答案】C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4.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②为风化、侵蚀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堆积作用。溶洞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戈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第4题,沙尘暴发生时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搬运作用,属于图中的③。【答案】3.A4.C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5~6题。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解析】第5题,河流在平坦地区由于流速降低,发生侧蚀而变得弯曲。第6题,河流在下游,落差减小,流速变缓,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江心洲、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等,因此B项最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答案】5.C6.B二、综合题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3)学生丙说:“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主要是由、作用形成的。【解析】第(1)题,海南省三亚临海,为海浪侵蚀地貌,与B图相符。第(2)题,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冰斗等。第(3)题,由“40℃的高温”并结合图示可知,应该为风力作用强盛的地貌区,与A、E图对应。【答案】(1)B(2)C冰川侵蚀作用(3)AE风蚀蘑菇沙丘风力侵蚀风力堆积读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8~9题。8.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A.Ⅰ时期B.Ⅱ时期C.Ⅲ时期D.Ⅳ时期9.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断该城被遗弃的原因可能是()。A.战争破坏B.瘟疫流行C.水源不足D.水土流失【解析】第8题,河流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相反,河流流速越小,搬运能力越弱。Ⅰ时期的沉积颗粒最小。第9题,由图中知,Ⅰ时期沉积颗粒最小,河流流速最小。由于Ⅰ时期流速最小,又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故古城废弃的原因可能是水源不足。【答案】8.A9.C10.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阅读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解析】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是岩层断裂下陷而成。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答案】(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
本文标题: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3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