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河南省郑州五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年河南省郑州五中高考生物考前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C.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2.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D.“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B.用光学显微镜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进化过程不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5.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促进产热量增加B.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D.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参与调节血糖稳定的糖原只有肝糖原6.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酒精的作用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有丝分裂漂洗解离后的根尖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A.AB.BC.CD.D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2分)7.细辛是一种在森林下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如图是光照强度对两种植物(甲、乙)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请据图作答:(1)图中代表滨藜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b1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水参与反应并产生[H]的部位有__________.(2)图中e点时,限制甲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限制乙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此时固定CO2量较多的植物是__________.(3)图中b1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若将植物移植到缺Mg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b2点将向__________移.(4)若探究温度对细辛叶片细胞呼吸强度的影响,则该实验需在__________一条件下进行.8.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1)BR作为植物激素,与IAA共同___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2)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图所示.①上述实验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避免光照对__________的影响.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__________.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__________h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9.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__________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稳定性.(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10.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组合编号ⅠⅡⅢⅣⅤⅥ交配组合黄翅♀×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甲♀第Ⅰ组F1自交第Ⅰ组F1×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乙第Ⅴ组F1自交子代家蚕总数黄翅59766413643460182白翅00463359956793(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与前四组是否矛盾?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翅品种乙中另外有一对位于__________上的基因,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__________作用.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通过适宜剂量的γ射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若变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性状为__________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颜色区分雌雄.(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__________.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____的土壤.(2)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______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3)接种后,应密封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__________(低于、高于)实际值.(5)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__________供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6)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__%左右.(7)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如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细胞是__________,该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雌奶牛的__________中获取.在进行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_处理.(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3)②指的是__________.(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5)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__________.(6)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__________,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7)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2015年河南省郑州五中高考生物考前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C.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中含有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解答: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而氧化分解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等,A错误;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有的酶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起作用,如胃蛋白酶,B错误;C、构成核酸(包括DNA和RNA)和ATP的元素是C、H、O、N、P,当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时,其组成元素与ATP相同,C正确;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和ATP的知识,识记酶的概念、特性、元素组成,理解ATP结构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运输效率升高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解答:解: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正确;C、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细胞癌变后,细胞膜的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掌握细胞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五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5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