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研究对象和背景1.1.1研究对象洛阳自古为帝王之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累计长达1500多年。司马光《过洛阳故城》中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辉煌的历史使洛阳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10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如图1.1)。五大都城遗址之一的隋唐洛阳城遗址是隋、唐两代东都都城遗址(公元605年~公元907年),整体格局主要由城郭遗址、苑囿遗址、漕运遗址和墓葬遗址四部分组成。城郭遗址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平面大致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郭遗址按照空间分布格局可分为洛河以南里坊区(以下简称洛南里坊区)、洛河以北里坊区及洛河以北宫城皇城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洛南里坊区遗址(如图1.2),是隋唐洛阳城里坊遗址的主要分布区。洛南里坊区遗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占城郭遗址规模的三分之二。1.1.2研究背景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由来已久。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随之也带来了诸多文化遗址被破坏的惨痛教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隋唐洛阳城遗址也同样无法回避这个矛盾。洛阳是我国1949年以后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在洛阳安排了十几个大型工业项目,城市中遗址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特别突出。图1.2洛南里坊区位置示意图图1.1洛阳五大古都遗址示意图第一章绪论2隋唐洛阳城遗址范围地跨洛河北的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与洛河南的洛龙区即洛阳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工区被作为洛阳市中心区来规划,上面摆满了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造成了隋唐东都城遗址被破坏的沉痛教训。例如,建于1956年的洛阳玻璃厂就选址在西工工业保留区的东半部,正好压在隋唐都城的精华宫城、皇城遗址上1(如图1.3)。洛南里坊区遗址位于洛河南岸,五十年代洛河北岸一直是洛阳城市发展的重点,因此洛南里坊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八十年代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使洛南里坊遗址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群众生产生活对遗址的破坏时有发生,遗址环境质量也开始下降。九十年代,“以洛河为轴线,南北两岸发展”的城市发展规划,使洛南里坊区遗址完全被城区包围,虽然被整体划入保护范围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使其与城市的发展协调同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因此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洛南里坊区遗址进行保护研究已迫在眉睫。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隋唐洛阳城遗址考古发掘开始,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工作一直是静态的,基本停留在限制和阻止的被动保护行为上。如今城市的发展使洛南里坊区遗址完全处在城市建成区中,虽然被整体保护起来,但以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措施对它进行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充分展示遗址的固有价值,而且能够使遗址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因此合理利用成为解决遗址保护与发展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对遗址保护利用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遗址特性存在差别,不能完全照搬。本文研究目的就是根据洛南里坊区遗址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种模式来承载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以协调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达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洛阳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1.2.2研究意义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对洛南里坊区遗址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文物保护与洛南新区建设的协调需求;其二,洛南里坊区遗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唐时期里坊区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社会和科学研究价值,其成功地保护利用在促进当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三,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的成功,将为隋唐洛阳城遗址总体保护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现在中国所有的历史遗址遗迹同样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本文是从洛南里坊区遗址这个具体实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的,并且是针对具体对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共同性,也有一定1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组《洛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图1.3隋唐城宫城遗址上的洛阳玻璃厂第一章绪论3的特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其他的遗址保护可以加以借鉴与参考,而且对于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建设工作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1.3研究内容和现状1.3.1研究内容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论述了洛南里坊区的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根据文献资料,重点对名人宅园和寺庙进行分析总结,为遗址保护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次,按城垣遗址、城门遗址、街道遗址和里坊遗址四类对历年考古资料进行整合,并概述其研究成果和遗址类型,为遗址保护提供翔实的研究资料;再次,从已探明遗址本体、潜在的遗址本体和遗址环境三个方面分析洛南里坊区遗址面临的问题,并对遗址现状进行评价,为遗址保护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然后,根据国内外遗址保护模式的研究成果,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洛南里坊区遗址价值,为遗址保护提供参考性保护模式;最后,阐述保护模式近期和远期实施的理论框架,针对遗址单体提出保护与展示方式,从生态和文化两方面探讨遗址环境的建设,并明确当前洛南里坊区遗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由于作者掌握的资料和个人的能力有限,论文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洛南里坊区遗址面积大,遗址数量众多,本文对各处遗址保护现状总结归纳的还不够全面,不够详细。此外,遗址区保护规划涉及诸多学科领域,作者只是在发掘研究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其保护利用模式,并阐述设想和建议,但有关具体的遗址规划和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还有待完善。1.3.2研究现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外至今还未有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相关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对洛南里坊区遗址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里坊形制、历史文化等方面,如自1954年至今的历年考古发掘报告、辛德勇的《隋唐两京业考》、王铎的《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等。这些学术研究虽很少涉及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但却为今后遗址保护提供大量的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洛阳市政府、市规划局及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在编制第二期、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同时,先后多次确定洛南里坊区遗址的控制范围,为今后遗址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洛南里坊区遗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有徐金星《把洛阳建设成中国古文化城构想》(洛阳师专学报1996/6),文中提出依据洛南里坊区地下遗址情况,原样恢复名人宅园及贸易市场,将其建成观光、研究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叶苹、李楠《洛阳古城遗址保护行开发规划设计构思》(陕西建筑2006/14),作者提出以唐宋名人宅园的发掘保护为出发点,由点到面、由面到区块,对遗址分期保护开发以形成唐宋故城遗址保护区。目前,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规划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制定,现已有《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洛南里坊区》(2006.12)送审稿。至笔者调研结束时,此稿尚未通过正式审批。多学科研究是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突出特点,洛南里坊区遗址由于遗址面积大,遗址内容丰富,遗址价值高,使得遗址保护工作异常艰巨,更是需要众多不同学科领域中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协调沟通以共同完成。第一章绪论41.4研究方法和思路1.4.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查阅:根据所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总结历代文献资料信息,对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的形成演变和历史文化进行解读,比较历史信息,为还原遗址原貌、了解文化内涵提供文献的支持。并大量阅读有关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各类书籍、期刊、研究报告以及博硕士论文等,为探索遗址保护模式创造必要的条件。考古研究:分析比较历年来洛南里坊区遗址考古发掘的各类信息,总结归纳遗址本体的现状,为遗址保护提供真实的资料基础。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踏勘,了解洛南里坊区遗址历史遗存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遗址保护模式理论基础上,应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研究洛南里坊区遗址价值。对策方法研究:在相关遗址保护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调研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保护模式,为探索洛南里坊区遗址在现在及未来发展进程中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资料收集方式:现场调研、拍照、走访、图片资料、文献、网络等。主要资料为国内文献、地方志书、文物及规划部门的图文资料等。5.3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选择5.3.1洛南里坊区遗址定性分析价值评估是遗址保护理论的核心,涉及遗址保护规划总体定位问题。“以价值为基础”构建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1,指出大遗址的保护,并不是保护表象的物质外壳,而是保护其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全面评估和认识大遗址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保护模式,从而全面长远地规划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大遗址的价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本文将从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四个方面来界定洛南里坊区遗址的价值。1.历史价值1988年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隋唐时期的东都,隋唐洛阳城与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并列为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封闭式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洛南里坊区遗址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组成部分,保存至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使该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隋唐洛阳城的里坊制规划模式,既影响到国内新建和改建的地方城市,如唐代南方的益州城和北方的幽州城、云州城,都是摹拟洛阳坊内十字街和正方形的里坊制度布置的;也为相邻一些国家的都城所仿效,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渤海国的龙泉上京、显德中京府和龙原东京,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兴建的藤原京、难波京、平城京、长冈京、平安京等都城,其规划设计也都参考唐长安和洛阳,采用了里坊制。洛南里坊区是隋唐洛阳城里坊的主要分布区,目前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和隋唐扬州城的里坊区已经被现代城区覆盖,开展大规划考古工作的可能性非常有限。隋唐洛阳城的洛南里坊区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隋唐时期里坊区遗址,遗址区大部分为农田用地,地下遗迹保存较好。2.科学研究价值隋唐洛阳城遗址属于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隋大兴城、唐长安城与隋唐洛阳城都是隋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规划的,但后者的设计施工晚于前者二十余年,在城市规划、尤其是里坊制度方面较前者更为科学、规范。洛南里坊区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洛南里坊区的发掘与研究,将是中国隋唐历史和古代都城里坊制度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将是了解隋唐时期城市居民管理、生活、生产的重要渠道。另外,洛南里坊区遗址已发掘出的建筑遗存多数较为典型,部分保存较完整,将为研究隋唐时期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3.艺术价值隋唐洛阳城在规划格局上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上采用里坊制的最后2个都城之一,里坊制度更为成熟、完美,成为7-10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城市传统居住方式的典型代表。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严整规矩的棋盘式格局,举凡民居、市场、寺庙、作坊,莫不以里坊为单元,整齐规整地安置在城垣以内,里坊制度在此时期实是登峰造极。洛南里坊区出土的文物主要包括建筑构件,生活器皿和文房用品,反映了唐代都城居民在住居、饮食、文化活动以及器物制造工艺与风格等方面的历史信息。1转引自王东《大遗址的可持续性保护研究》第五章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模式选择44洛南里坊区的私家园林遗址,是隋唐时期造园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唐宋时期的洛阳,有“天下名园重洛阳”的美誉,洛阳城内的私家园林则因水系丰富而多以水景取胜,园林的建筑风格则兼容了魏晋以来我国南、北园林的风格。洛南里坊区,特别是隋唐洛阳城东南隅的履道坊一带,是当时园林最众
本文标题:洛阳文化保护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