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2
1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盐类的水解继学习了平衡理论,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本质后,讨论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变化,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对于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本节教材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能够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增强学生实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验探究,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微观解释盐类水解的概念及本质,归纳总结,能将信息有效的分类和提炼;类比分析,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表象与内在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喜悦感。(三)教学中的重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的规律。难点:探讨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二、说教学法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知识,这几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而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主线。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盐类的水解的定义、实质和规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法:开展实验探究,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三、说教学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投影展示]1、Na2CO3溶液能除油。(贴近生活实际)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3、实验室中盛装NaHCO3、CH3COONa溶液的试剂瓶使用橡胶塞。(贴近学习生活)引课突出关键词:盐、水、酸碱性。将关键词联立起来,提出假设:盐溶液可能呈酸碱性。视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根据已有知识,发表自已的看法。①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会产生大胆的猜测。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关键词,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运用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讲授:实验与探究一、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分组实验]对盐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各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盐溶液酸碱性pH盐类型NaClNaHCO3Na2SO4CH3COONaNH4ClAlCI3寻找规律:请同学们分析盐的类型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要求分析组成盐的酸碱的酸碱性强弱)并完成下表。盐的类型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学生实验测定盐溶液的PH;(每组请低层面的一名学生来诉说自己本组内的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分析结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①将教材图表中七种盐调整为六种,去Na2CO3换AlCI3,好处是不影响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却能降低“越弱越水解”规律提炼的难度。把Na2CO3的水解放在水解方程式书写环节中处理。②增加了盐溶液pH值一项,为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的提炼做好铺垫。③设计CH3COONH4不贴标签也不检验,为“都弱都水解”的探究做准备。③让低层面的学生叙述自己实验的情况,能够增强自信心,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融入到3规律:谁强显谁性;都强呈中性。了课堂教学中讨论预测、验证试验【突破重点】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出酸、碱性呢?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讨论呈碱性的原因推测Ⅰ:水能电离出OH-,使溶液显碱性。推测Ⅱ:醋酸钠本身具有碱性。推测Ⅲ:醋酸钠与水反应,使溶液显碱性。实验Ⅰ:H2O+酚酞实验Ⅱ:CH3COONa+酚酞的乙醇溶液实验Ⅲ:实验Ⅰ混合液+CH3COONa学生设计方案:汇报与交流所设计的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验证.以上设计就是为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具有层次和梯度,符合认知规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思考与交流类比分析(1)CH3COONa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2)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最终会引起溶液中的c(H+)和c(OH-)如何变化?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NaCl溶液显中性的原因?师生共同从微观角度分析(理论探究)学生模仿从微观角度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书写离子方程式①引领学生学会迁移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②突出盐类水解本质的知识点。③注重学生认识的螺旋发展,温故而知新。通过模仿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二、盐类的水解1、定义:盐电离出来的离子(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或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盐类的水解。2、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促进水的电离。(导致C(H+)≠C(OH-),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盐类的水解平衡)将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设问]盐类水解有哪些规律呢?[设问]相同条件下,pH值:NH4Cl>AlCI3pH值:NaHCO3>CH3COONa为什么呢?[分析]碱性:NH3·H2O>Al(OH)3酸性:CH3COOH>H2CO3[结论]越弱越水解。分析,讨论总结:有弱方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设问]上述规律似乎不够完整,弱酸弱碱盐CH3COONH4的酸碱性呢?请同学们测定CH3COONH4的pH值。结果发现显中性,找出新问题,NaCl溶液显中性,CH3COONH4溶液也显中性,二者实质相同吗?请一个中层面的学生汇报,教师展示。通过模仿体验过程,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得出“都弱都水解”的规律【课堂练习】“开心一练”课后作业布置:1、判断KI,FeCl3,NaClO溶液的酸碱性;2、书写Al3+、H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3、农业有句谚语: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为什么会“损肥分”?(提示:灰指草木灰“K2CO3”,粪指含有铵根的氮肥,比如NH4Cl)此环节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行解答,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5四、板书设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二、盐类的水解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实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3、盐类水解的规律:⑴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条件⑵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结果⑶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程度说课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引用生产生活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堂课的主角——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借助于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这“两条腿”走路,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分析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两个平衡体系中各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总的来讲,本节课经过实践我认为的可取之处在于(1)引课成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情境创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热情。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2)对于教材中实验的改进效果好。Na2CO3的舍与用既不影响原理的学习,又分散了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提炼“越弱越水解”的规律。(3)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相辅相成,成功破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本文标题:盐类的水解说课稿(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