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6374388816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作者:姚耀军,YAOYao-jun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刊名:财经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年,卷(期):2006,32(4)被引用次数:42次参考文献(35条)1.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2004(08)2.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1995(05)3.姜长云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0(02)4.刘明志中国的M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1(02)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1(01)6.谢平.陆磊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3(06)7.张杰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4(06)8.李健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功能与不良资产的双重成因[期刊论文]-财贸经济2005(01)9.张军.季虹农村金融与乡镇企业民营化[期刊论文]-改革2003(04)10.徐忠.程恩江利率政策、农村金融机构行为与农村信贷短缺[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4(12)11.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研究2004(03)12.王德文.蔡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与农民增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观察2003(04)13.谭秋成银行体制、预算软约束与乡镇企业目前的困难[期刊论文]-中国农村观察2003(06)14.徐滇庆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4(09)15.林丽琼.张文棋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思考[期刊论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16.张兵.朱建华.贾红刚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17.谢欣.谢元太.许晓东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8.林毅夫金融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19.章奇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200420.冯兴元国有银行改革谨防陷入误区200421.张红宇现阶段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缺陷200422.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200123.谭兴林.李体锋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后怎么办200424.韩俊推进全面的农村金融改革200325.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200226.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199427.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8828.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199629.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199430.ArestisP.DemetriadesP.LuintelB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Theroleofstockmarkets2001(01)31.LevineR.ZervosSStockmarkets,bank,andeconomicgrowth199832.LevineR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Viewsandagenda199633.ParkAlbert.LorenBrandt.JohnGilesGivingcreditwherecreditisdue:Thechangingroleof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inChina199734.BrandtLoren.AlbertPark.WangSanguiAreChina'sfinancialreformsleavingthepoorbehind?200135.IFADRuralfinancialservicesinChina200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熊德平.XIONGDe-ping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2)针对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中既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定义的缺陷,在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从交易视角重构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概念内涵,试图以此深化对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认识,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建立概念基础.2.学位论文傅福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研究200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放缓,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10年低速增长,其增长量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政府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因为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见,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不管从微观(农民自身)角度,还是宏观层次(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来说都迫在眉睫。本文在回顾了前人对此问题研究基础上,对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和结构进行理论分析。从制度层面看,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不同经济发展政策和金融制度,都难以使得农民收入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金融相对于国家整体经济(尤其是城市和工业)是内生的,相对农村经济却是外生的,而且农村经济始终无法孕育出真正的内生金融,因而金融发展难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从结构层面看,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必然要在金融上反映出来,造成我国金融的“二元结构”。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二元金融结构,必然使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同时存在于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而且必然表现为以农村金融抑制为代价来达到城市金融深化的目的。理论分析的结论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无法孕育出真正的内生金融和对农村的金融抑制,使得农村金融发展难以促进农村收入增长。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金融发展赢得了机会,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包括: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初步形成;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持续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产权制度开始起步,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建立等。尽管我国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村金融的边缘化;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且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非农化等。在理论阐述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和其传导机制进行经验研究。本文选取农村信贷存量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比率(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农村存款余额对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余额比率(农村存贷比)与用DEA衡量的农村金融效率作为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协整检验的方法研究了1983-2005年度区间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和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分析方法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冲击反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农村存贷比率、农村金融纯技术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效率与农民收入之间是负向作用关系,只有我国农村金融技术效率与农民收入存在正向作用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各指标与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较为复杂。此外,本文还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农村投资力度、农村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等各项渠道实现的。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就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3.期刊论文熊德平.XIONGDe-ping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文章针对农村金融理论和实践中,既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定义的缺陷,在分析其成因与影响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从交易视角重构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概念内涵,试图以此深化对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认识,为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建立概念基础.4.期刊论文陆磊.王颖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农村金融转型-金融发展研究2008,(1)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足于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经济的特质性风险,建立面向农户的零售银行体系的基本思路.5.学位论文韩彦平金融抑制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2007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难题。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备受各国政府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以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过于注重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形态,而忽视了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使农村金融形成严重的金融抑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金融抑制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解除金融抑制,实现农村金融良性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文梳理了农村金融理论或思想的发展脉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农村经济的增长却没有带来农村金融的相应发展,即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供给领先”型金融抑制。这种金融抑制在我国具体表现为:金融结构二元性明显;金融机构经营垄断;金融产品种类单一;金融市场价格无效;金融系统风险过高等。长期形成的利益制衡机制是抑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政策主导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攫取农村剩余资金;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收缩农村金融业务;非正规金融在监管当局的打压下畸形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户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给。各行为主体按照利益最大化来进行金融活动,农村金融市场正是通过各方的的利益制衡形成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2)要加大财政和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3)要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有健全的筹资手段;(4)要保证合作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农村金融多元化目标,从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着眼,不局限于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小修小补,强化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构建法制化的金融监管环境,对农村金融组织实现战略功能完善,造就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是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L)理论上的创新。将金融发展的一般原理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特定研究相结合,既体现一般金融发展理论的共性,又反映农村金融在我国的独特之处,在积极借鉴其他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注重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金融发展特征和环境的影响,总结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丰富发展了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理论;(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利用时间序列检验方法与金融发展理论相结合,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供给引导”型金融抑制(3)视角创新。从利益论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发展,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形成并不断自我强化的利益机制,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失衡,这充分暴露了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由于笔者理论和研究水平所限,以及分析、占有文献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致使该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强化,期望能获得更多的成果。6.会议论文李贞农村金融发展与新农村脱贫问题研究2007一、文献综述农村金融和贫困问题方面都有成熟的研究,然而从农村金融发展
本文标题: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63743888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