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析外来文化渗透的负面效应
浅析外来文化渗透的负面效应王振瑜(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当今世界,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大量外来文化信息和文化产品涌入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潮流不可阻挡,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我们对外来文化渗透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关键词:外来文化;渗透;特点;负面效应;对策目前,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大融合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文化交流与融合、信息网络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外来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入,冲击着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习惯。外来文化的渗透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盲目地追捧欧美文化及日韩文化,许多外来文化成为了我们思想和生活主题,而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青少年淡忘,如何正确认识外来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警防外来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一、外来文化渗透的特点1.渗透方式多样化首先利用互联网,电影电视,及多种文化产品进行渗透。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书籍、刊物、广告等,使广大观众和读者耳闻目染,拿美国来举例,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好莱坞影片的海外票房收入,已经占到好莱坞票房总收入的50%以上,而中国正成为好莱坞影片的最佳出口基地。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近几年美剧,韩剧和日本动漫风靡全国,尽管这些文化产业表面上只是与经济关系密切,不涉及政治立场和态度,但在此其中已大量传播他国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其次利用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途径进行文化渗透。许多国外的组织团体及个人在我国举行一些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尤其是我国许多高校,他们大肆宣传其本国的文化传统及文化核心价值观念,还宣传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如教育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无形中凸显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优越性,使其广大青少年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在欣然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慢慢的摈弃了许多本土的优良传统文化。最后把新式的宗教渗透作为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传播宗教是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载体,宗教传播表面上是宣传一些博爱、和平、友善之类的思想,而其真正目的是极力把外来的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理念传播渗透到我国。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宗教渗透主要表现为以宗教交流、传播,宗教学术研讨交流等作为掩护,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使各种外来意识形态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并使其逐步内化社会化,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从精神领域来控制和麻痹人们。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艾克曼在他所写《耶稣在北京》一书中指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宗教渗透不是宗教活动而是政治颠覆手段,其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政治恶意性。2.渗透方式的隐蔽性。从现实看,外来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存在形式,外来文化渗透的影子显露在人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当人们喝着蓝山咖啡,听着爵士音乐,看着好莱坞大片和看似温情的韩剧的时候,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随口就是英语日语来问候的时候,习惯了麦当劳等洋快餐的时候,却没有发觉众多的外来文化已经被我们欣然接受。这些内容多半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所以人们一般难以察觉。他们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甚至在排斥着我们的本土文化。3.渗透过程具有长期性。外来文化渗透是一个从量的不断积累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深入人心,而是通过多次多阶段进行渗透,首先是通过大量的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来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受众对其由陌生到熟知,在经过长期的强化传播,使其被受众接受,然后固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中。例如圣诞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还对其比较陌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再加上大批商家为了商业利益大肆以圣诞节做文章。由于多种因素,经过几十年这个不属于本土的节日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其喜爱程度超过了我国传统的中秋、端午、清明等节日。二、外来文化渗透的负面效应1.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淡漠和认同感的缺失目前,在中国处处可以发现外来文化的痕迹。由于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繁杂的外来文化已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中国的每个角落。上文中提到的可麦当劳、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及韩剧等深得人们的青睐,这些年有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洋节”热潮,大家都乐忠于过洋节,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而对于像中秋、端午、清明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却非常淡漠。就算是知道这些节日,但并不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所以认定其只是假日而非节日或传统。还有我国很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大家所遗忘。甚至传统的孝文化也收到了挑战,许多人逃避家庭养老,把养老完全推给了社会制度。2013年重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大众调查,许多人不了解重阳节,甚至很多老人知道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却不知道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后继无人,像剪纸,泥人,皮影戏,木雕等几乎与大众生活形同陌路。外来文化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中国的渗透,这不仅阻碍人们接受和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而且会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变化。2.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深刻首先婚恋观变化和日趋开放。随着大量的外来文化的传入,我国青少年逐渐接受了外来文化中的“性”观念,他们被诸多影视节目当中的暴力、情爱镜头影响着,随之他们对早恋、婚前性行为、婚外恋、闪婚、离婚等现象抱有很大的宽容性,性道德观念呈多元化趋势,这就使我国传统伦理底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次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及金钱至上观念。当前日常生活、工作和诸多社交活动中的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文观念,正悄然深入青少年思想意识,名牌时装、高价奢侈品、时尚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都成为青少年追逐的对象。许多人膜拜国外影视剧的贵族生活,奢靡的生活是他们终极追求。他们认为金钱万能,一味的注重物质追求,而忽略了文化精神方面的不断提升。部分青少年在追求个性的同时,肆意滋长了利己主义。这些价值观不仅使青少年远离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文化传统,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而且逐步销蚀了青年的文化归属感,从而容易导致人道主义价值关怀的部分缺失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三、如何应对外来文化渗透1.弘扬本国优良传统文化。首先通过网络和电视电影等多种媒体来宣传。2013年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多家电视台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等节目,使全国上下再次了解传统文化的部分精髓。还有江西卫视,以诗词和温馨提示的方式给广大收众传播二十四节气,这些方式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方法,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来宣传我国优良传统。其次,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培养广大青少年,使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当中,对外语教育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重视本土文化的教育,如本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及其自己国家的历史,人文。由于教育体制的关系,大多学校只是把中国历史课作为兴趣课,是的学生缺乏对本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还可以加大对国学的教育,是学生真正了解和体会到本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2.对外来文化的扬弃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彼此交融相互渗透是必然趋势,只有取长补短其本土文化才能发展和进步,文化封闭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在这种现实面前,我们要充分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在内的精华,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进步精神的价值内涵,而不是盲目肤浅地接受一些文化糟粕。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不能非理性的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嫁接,生硬的嫁接所导致是一种畸形的文化交融。所以我们要正确全面地来解读认识外来文化,通过社会舆论等手段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接受外来文化,使其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绑架。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它们非常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美德,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加快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3.加强本国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我们要创作出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名族特色、弘扬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要有民族特色,本土气息。更不是模范和复制外来文化。就如电视节目,众多电视台先后模范国外优秀电视节目,使其失去了文化内涵,更谈不上教育与传承,只是廉价的文化快餐,一时来娱乐大众而已。而像陕西卫视的《开坛》以“传统话语当下化,人文话语传媒化,精英话语平民化,正面表述对抗化”为宗旨;以人文关怀,展现个体化思想魅力为创作理念;以知识界和社会公众的融合互动为表现手法,力争筑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文化擂台。还有贵州卫视的《论道》等节目都是立足社会实践的优秀节目,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综上所述,在文化大融合的形势下,我们要科学的对待外来文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一方面,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多方位全面立体的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同时还要迎接挑战,加强我国文化的“免疫力”,警防外来文化渗透的负面效应,积极进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参考文献:[1]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的政治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7(4).[2]孙百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术论坛,2009(7).[3]李德敏.西方文化渗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7).作者:王振瑜,男,1981年10月2日,籍贯:甘肃,张掖。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中和教育世家1号楼2005室联系方式:13919960037电子邮箱:jacob014911@sina.com
本文标题:浅析外来文化渗透的负面效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