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省靖中高一化学暑期练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
省靖中高一化学暑期练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一、选择题1.一氯氨(ClNH2)中氨基离子带负电荷,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A.OHNH2和HClB.OHNH23和HClC.3NH和HC1OD.3NH和3HClO2.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3.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C.配制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14.1966年,范克(Fwnk.J.E)等人提出热化学循环制氢法:2H2O(l)+SO2(g)+I2(s)H2SO4(aq)+2HI(g)(g)1/2O(g)SOO(l)H(aq)SOH222421073k.(g)I(g)H2HI(g)22873k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1molH2O能制氢气()A.0.25molB.0.5molC.1molD.2mol6.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aHClO3=bO2↑+cCl2↑+dHClO4+eH2O,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4>HClOB.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2e-C.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发生了:5C12+I2+6H2O=12H++10Cl-+2IO3-D.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lmol,其气体质量为47.6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6HClO3=15O2↑+8C12↑+10HClO4+8H2O7.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其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A.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产品B.青石棉中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D.1mol青石棉能使1molHNO3被还原8.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充分反应后,若A试管中有铜片剩余,继续向A中加入NaNO3,发现铜片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4)充分反应后,若A试管中无铜片剩余,但出现白色混浊,该白色固体是_____,初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5)B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组成员向(4)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使剩余的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铜,过滤后,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后结晶制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小组成员采用加热法测定该晶体里结晶水x的值①在他们的实验操作中,至少称量四次,最后两次称量的目的是②下面是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坩埚质量坩埚与晶体的总质量加热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11.0g37.8g27.0g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判断x的实测值比理论值(x=5)_____(填“偏大”、“偏小”),9.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1)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2)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写序号)10.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的HClO溶液方法之一,某同学运用这一方法,尝试制取HClO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定性实验: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黄绿色褪去。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漂白性更强。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这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气体。(1)试解释可以在饱和氯水中加入石灰石制备HClO的原因。(2)写出步骤③中第二份滤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二份:。(3)试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在②的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溶解的极少量氯气外,还含有其它溶质为(写化学式)。11.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实验如下: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分液漏斗中装的液体是(2)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①,②;(4)该化学活动小组要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少量水的存在。由于无水硫酸铜吸湿性很强,需要用上述实验得到的硫酸铜晶体现制现用。方法甲:取2药匙细小的硫酸铜晶体置于研钵中研碎后放入坩埚,将坩埚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用小火慢慢加热并_________________,最后将坩埚移入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冷却。方法乙:取2药匙研碎的硫酸铜晶体于小烧杯中,加入20mL浓硫酸(质量分数不低于98%),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5min后倾去浓硫酸,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倒在滤纸上晾干。该方法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不浪费药品,对无水乙醇洗涤液进行再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2.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Na2S2O3是否与Na2SO4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猜想①:;猜想②: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猜想③: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②、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预期实验现象现象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猜想②A溶液pH=8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BS2O32—+2H+=S↓+SO2↑+H2O猜想③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C【实验结论】Na2S2O3能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问题讨论】(1)甲同学向探究“猜想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请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该实验方案是。省靖中高一化学暑期练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1234567CBCCBDCB8、答案(1)品红溶液褪色(2)Cu+2H2SO4(浓)CuSO4+SO2↑+2H2O(3)3Cu+8H++2NO3-(稀)==3Cu2++2NO↑+4H2O(4)无水硫酸铜;静置,倾倒出上层清液,加入蒸馏水,白色固体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5)NaOH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6)①保证晶体中结晶水已完全除去②偏大9、答案:(1)H2+S△H2S(写成可逆反应也正确)。(2)H2SO3+2H2S=3S+3H2O。(3)C+2H2SO4(浓)△CO2↑+2SO2↑+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等。(4)①H2SO3+2OH—=SO32—+2H2O。②大于;Na2SO3溶液中SO32-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③增大;升高温度促进Na2SO3溶液的水解。10、答案:(1)饱和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使平衡右移C(HClO)增大(2)HCO3-+H+H2O+CO32-(3)HClOCa(HCO3)2CaCl211、答案:(1)浓硝酸(2)3Cu+8H++2NO3-=2NO↑+3Cu2++4H2O(3)①有利于氮氧化合物的吸收②防止倒吸(4)泥三角、用玻璃棒搅拌、干燥器吸水剂,加CaO后蒸馏(或蒸馏也可),蒸馏烧瓶、温度计、承接管(牛角管)、锥形瓶、冷凝管12【提出问题】与BaCl2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实验探究】A、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滴到pH试纸的中央,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有淡黄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S2O32—+4Cl2+5H2O=2SO42—+8Cl—+10H+【问题讨论】(1)不正确,因氯水过量,氯水中同样含有Cl—(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Na2S2O3能被氯水氧化△====高三理综第六次质量检查试卷答案第4页共4页
本文标题:省靖中高一化学暑期练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