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祝福鲁迅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3.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4.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的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封建思想:1、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封建思想: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封建礼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根据儒家思想制定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封建思想:3、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封建思想:4、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祥林嫂年谱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三十四五岁至三十六七岁沦为乞丐。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结合“祥林嫂”年谱,讲述“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年春上,只有二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在这之前,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了。因此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墺去了。她出格的反抗,但不行。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有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活,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的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不用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祥林嫂和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的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终年四十岁左右。序幕“我”见到的鲁镇的祝福景象“我”见到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作用:揭示了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祥林嫂的悲剧发生提供背景。结局“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我”亲闻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作用: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和社会上对祥林嫂的冷淡,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关怀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引起了“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段回忆开端:外逃帮佣,初到鲁镇发展被人劫走,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高潮捐献门槛,未能“赎罪”被逐出鲁家,论为乞丐作用:祥林嫂勤快能干,质朴善良。为了摆脱厄运,一再抗争,然而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还是落到了她的头上,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压迫、被迫害的人物,最终被社会所吞噬尾声“我”所见的鲁镇欢乐的祝福景象“我”的感受作用:深化主题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A、置悬念,吸引读者。B、从矛盾关系看,营造悲剧气氛,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主题。提问:全文有几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次环境描写: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作用: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的社会悲剧性。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农村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依然如故,这也是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二次环境描写:对鲁四老爷家“祝福”情景的描写。作用:通过对鲁四老爷“祝福”情景的描绘,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一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环境描写:鲁镇的“祝福”情景。作用:小说结尾处通过“我”的感受描写祝福情景。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典型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封闭的农村社会•群众的淡薄、冷漠•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君权、族权、神权、夫权是妇女身上的四条绳索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暗示研读:环境描写•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环境描写——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以“祝福”为题:•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的遵守着。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又把与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慌忙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小结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封闭落后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毫无温情可言。可见,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冰封无化的世界里。关于祥林嫂的死因原文中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你认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在小说中,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鲁四老爷在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皱了第二次眉,他对一个在自己家无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厌,说明他恪守礼教之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林嫂二进鲁镇时,这次,他暗暗告诫四婶,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这又恰恰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林嫂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赏鉴”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最主要的“元凶”?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的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提问: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封建礼教摧残祥林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制度——元凶封建礼教——首恶封建迷信思想——辅助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反抗过。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祥林嫂的反抗大致是由逃、撞、捐、
本文标题:《祝福》课件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