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浅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思考
1浅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思考——镇平县城关一初中梁殿驰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德育首要地位有待加强,应试教育影响德育内容落实,关注社会不良影响;提出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思考与建议:学校管理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要强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中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要确立大德育观念。关键词:中学生特点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建议中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一、二岁至十六七岁之间,从思想道德教育上看,他们是未成年人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近年来,媒体报道浙江金华河南焦作四川娥眉等地出现的中学生杀父弑母案例,花季少年酿造血案,骇人听闻。不断地警示我们:对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如果放松了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就容易误入歧途,人生的航船就会迷失方向。所以在中学生初涉人生刚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重要。纵观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应值得我们深思。一、德育首位有待加强。学校教育中将“以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首”对立起来。表现在学校管理上,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政教(即德育)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抓教学的不管德育,抓德育的不管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业务”,抓德育不是抓“业务”,一方面中学生问题多发,教育管理困难增大,许多教师不愿干班主任;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上忽视德育,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空的、虚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活动开展多了似乎是不务正业。在学校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得不到保证。二、重智轻德影响德育内容落实。重智轻德,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中学阶段并未彻底改变,中学教育(特别是初中)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一些人心目中教育质量就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就是考试分数,就是升学率。“只有分数好,才是真的好!”对学校教师的评估就是看分数。各种抽考、统考、毕业考评估依然“涛声依旧”,我们的学生、老师仍然在应试的道路上拼搏。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16岁,2我已经老了!”“我确实老了。不然为什么我们应该红润的脸膛会这么腊黄?为什么一迈上楼梯脚步会这么蹒跚?为什么吵闹的心会变得如此孤寂?黑板上的字越来越看不清,这不是上了年纪的人才有的‘老眼昏花’吗?-----”如此分数挂帅,智育第一,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德育内容落实当然也很受影响。三、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多元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开放,市场经济金钱意识,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的死灰复燃,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灵。例如:①志趣低下、不负责任的“爱”。如“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东风破”“流星雨”等流行歌曲在学生中传唱,反映了一些中学生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态度。②精神空虚、心理脆弱、不满现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无能为力,近年来中学生吃安眠药,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③追求金钱,贪图享受,以物质富有为荣。如:某中学发放国家对贫困生补助款时,有的同学家庭贫困却不愿申请,老师问之说“嫌难看”。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崇拜歌星影星,羡慕名车豪宅,理想是当老板,成富翁,上学目的是为了将来挣大钱,一些家长甚至个别老师也在这样“教育”我们的中学生。试想,如果满心眼想的是个人发财享乐,还怎么可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祖国,心中有人民!”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学校管理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新形势下,要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老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发展他们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想品德”(辞海1469页)“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赫尔巴特)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形式,故有以教学为中心之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正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德育放首要位置。因此德育工作和教学都是学校的“业务”。学校教育中要克服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倾向。要切实做到学校教职工人人做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2、强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材,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人还在“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3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剧本,他们欣赏的演出的仍是应试教育,中学应试教育的现状整体看远未根本改变。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尽快相应改革,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尽快摆脱应试束缚,将我们的中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全面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茁壮的成长。3、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中学教师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我们必须认真了解研究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贴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他们抓住特点,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实际上,老师和家长总在用成人的心态看待中学生,居高临下去教育他们。有时我们也总在尝试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封闭性和时代特点,我们也往往很难彻底了解他们。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探讨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当代中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有哪些?为什么喜欢金庸的作品如《天龙八部》?中学生喜欢上网都干些什么?我们做老师的应怎样引导?等。只有尽可能的了解理解他们,进而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教育他们。4、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方法很多,在此谨谈以下四点:①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喜欢模仿,而当今宣传报道的中学生的好榜样太少了,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树立过去的、遥远的、牺牲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为他们多标榜一些现在的、身边的、活着的、各个方面的优秀榜样。“模仿”的榜样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从而提升中学生群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模范英雄人物优秀榜样的向往。②社会实践教育。应加强集体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很受中学生欢迎。我们在中学生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农村、到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调查考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分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③重视自我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主观接受才能产生作用。一味的说教灌输,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赏识学生。重点启4发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强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去学习、去生活,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④惩罚教育。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合理艺术的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认识规范的正确性,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起警示作用。所以惩罚应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缺少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教育不同于体罚,体罚是情绪化的行为,是有损人体健康的违法行为。而正确惩罚实行的基础是学生和教育者共同认可的,是照章办事的“法治”。惩罚的目的不是“治”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5、确立大德育观念。社会是学生的大课堂,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中学生对生活的阅读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最近,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金庸的作品《天龙八部》片断入选中学教材《语文读本》,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对该不该推荐和入选笔者不作评论。但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深受中学生喜爱的东西,也应该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关注的。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问题,也往往是社会生活一些问题的反映,也正是我们成年人应该深思的。当前一些消极社会观念如:市场经济拜金主义金钱第一的价值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戏谑社会的人生观;面向精英淡漠群体不负责任的人才观;面向评估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教育观,还有社会腐败不正之风,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毒害和影响等等,决不可忽视,亟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总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主阵地,要加强学校德育主阵地建设,要从我们成人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还要从全社会做起,形成合力,创设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青少年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