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关键词:改革、准确、生动、通俗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一些传统的方法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被摈弃,由于改革者致力于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这样,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就得不到很好的统一。大家都知道,缺少内容的形式,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就目前语文教与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首先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一味惩罚不可取,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以上所列举的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些教师忽略教学语言的艺术所致。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呢?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一)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要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利用幽默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学生的思路,而风趣文雅的谈吐,却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之感,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三)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统一性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第二,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没有教师的教,或者没有学生的学,都不能构成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能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才构成教与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再优美,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参与,这都是一节失败的课。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我们的一些初中生,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概括就是,主要有“四美”:第一,音美,要讲普通话;第二,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第三,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第四,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它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其中甘苦犹如游鱼饮水,冷暖自知。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