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
11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家阶段性发展总纲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出台,阶段性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各个省、市的“十一五”规划业已完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总体规划制定出各个行业的“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使总体规划在不同领域得到延伸和细化。吴江作为国内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示出“东方魅力城市”的新形象。与此同时,随着吴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国际资本转移的结构性变化,吴江服务业开始进入全面提升、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新一轮服务业扩张期已经到来。从国际经验看,在产业边界不断融合、社会转型逐渐加速趋势下,服务业作为当代新产业的代表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普遍达到75%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我国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占比刚刚在50%左右,这个差距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结果,当然也预示着通过新的产业政策导向,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十五”期间,吴江经济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优化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服务业呈现领先增长的态势。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已成为吴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总量较大,增长较快,但在GDP增量中的贡献份额增长缓慢,并连续四年出现占比下降的态势,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虽然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同时受到加工制造业高速增长和上海等周边城市服务业先发效应的双重掣肘;长期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有所提高,现代业态日趋丰富,但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服务业投入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但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性、功能性矛盾依然存在,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滞后状况仍比较突出等等。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吴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在“提升能级、调整结构、集聚发展、政策促进”的原则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工业化、2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渠道,依靠资源整合、产业集聚、项目带动、政策创新、机制激活,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不断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形成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本规划围绕吴江服务业(2006—2020年)的总体发展展开,系统回顾了“十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根据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明确了“十一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构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并展望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手段;还系统提出了规划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措施。在空间布局上,要突破目前以镇为主而形成的分散、重复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产业为依托、规划为导向,发挥吴江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紧紧围绕“两大交通主轴”的“四沿发展战略”,全面发展“四大片区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吴江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加强与上海、苏州及浙江邻近城市的产业互动,构建重点突出、业态集聚、功能完善、区域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在重点产业选择上,要塑造具备一定竞争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2+4+5+3”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即全力打造二大支柱行业——专业市场、旅游业;大力扶持四大重点行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会展业;积极推动五个潜力行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专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同时要依托吴江三大支柱产业即丝绸纺织业、光电缆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与广度外延,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手段,塑造起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三维坐标,既要实施重点集聚、点状突破,又要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实现资本、产业、管理、土地和劳动力的最佳结合,达到资源最优配置。3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时间一、规划依据1、《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苏发[2005]16号)2、《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苏发[2004]38号)3、《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6—2010年)4、《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2006年5月)5、《中共吴江市委、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振兴计划”的意见》(吴发[2004]25号)6、《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7、《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8、吴江市各镇、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物流业、商业、旅游业等)二、规划原则1、产业联动的原则2、借势发展的原则3、重点突破的原则4、错位发展的原则5、和谐发展的原则三、规划时间本规划重点2006——2010年,远景展望2011——2020年4一、“十一五”发展的战略环境(一)产业层面——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当前世界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凸现出新的核心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以亚洲为代表的低成本、高市场成长的国家转移,其中以“智力产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开始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即东部沿海地区的一般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与北部地区)转移,东部区域面临产业升级的机遇和压力。(二)时间层面——长三角区域服务业能级提升需求强烈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所依托的资源拉动型增长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制约。区域内基础资源出现短缺,商务成本大幅增加,制造业企业时有外迁,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如不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在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整合中,为避免日趋紧缺的资源要素(土地、能源等)进一步短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使生产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当前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均全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能级,培育新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三)空间层面——区域发展整合态势与发展极带动作用增强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形成,由此带动区域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态势亦将显著增强。同时,上海市“十一五”期末将建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举办世博会,且杭州湾、沪崇苏跨海大桥等区域大通道将相继建成,这一系列重大功能性项目的投入运行将极大地带动长三角区域稳健发展。(四)宏观层面——新发展观将改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对现行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十一五”GDP总量翻番,单位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可以看到,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内涵将以更大权重落实到各地区发展规划中,过多关注短期经济发展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将逐步改变。尤其对以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而言,新的发展理念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5(五)政策层面——省、市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政影响2004年至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政策,其中,主要提出要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这些新政策及相关措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战略性定位,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能级具有促进作用。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一)发展基础1、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十五”期间,吴江以“两个率先”为目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科技兴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和服务业“振兴计划”,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外资民资经济成效显著,产业集群板块优势突出,区域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13.42%,2005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达133.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3.06%,服务业入库税收11.67亿元。(附二,图1、图2)2、服务业投入逐年增加,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吴江市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52.8%。2005年,服务业投入71.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33.56%;服务业招商引资总额中,注册外资1.31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比重为10.89%。从投资结构看,服务业以房地产投资为主,投入占比高达58.92%;水利和公共设施投入占比为12.84%;其他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卫生等的投资相对较低。“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9.75%,2005年达到16.1万人,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3、服务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基础行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吴江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旅游、物流、金融、信息、文化教育、社区服务业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6势头良好,但服务业总体仍以基础服务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开发的总和超过服务业增加总值的8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占比最大,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电脑、汽车、通讯器材以及健康食品等成为消费热点。现代商贸体系渐成雏形,初步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仓储式大卖场、专卖店为主要构架的现代商贸体系。东方丝绸市场2005年交易额达300.85亿元,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市场的销售冠军。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从2004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上升到2005年的13.4%。4、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凭借丝绸纺织、光电缆、IT等制造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我市为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不断涌现。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业发展加快。金融业稳步攀升,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72亿元,但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偏小,仅为6.5%。吴江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同里镇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随着吴江旅游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对全市GDP贡献份额逐年提高。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9亿元,接待中外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9.6%和45.5%。“十五”期间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的年均增幅超过20%。社区服务业、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功能不强、配套不足等问题。5、各镇服务业的发展差距拉大,中心城区优势较为突出比较我市分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盛泽镇的服务业产出值和投入最高,2005年服务业投入19.41亿元,产出40.8亿元,排名第一。松陵、同里、盛泽等镇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本镇GDP的比重均超过了40%,高于全市平均数7个百分点。盛泽、同里目前已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服务业——专业市场和旅游业。因此,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服务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税收方面看,松陵、盛泽城区的业绩比较突出。与此同时,周边城镇与中心镇的差距有所拉大,中心城镇对外辐射带动,以点带面的联动格局尚未形成。(二)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交通方面优势明显。目前苏嘉杭高速、318国道、227省道等干线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太浦河黄金水道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7港口。随着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建设进程的加
本文标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