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
382009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贵州省石阡县2009年茶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石阡县财政局二O0九年四月十五日39一、石阡县茶产业现状与形势: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大斜坡地带的梵净山西南面。东临岑巩、江口县、南接镇远、施秉县,西连余庆、风冈县,北靠印江、思南县。全县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7镇11乡87个行政村5个社区,39.57万人。其中侗、仡佬、苗、羌、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欠开发县。08年全县生产总值152734万元,财政总收入87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2元,比上年增加408元。石阡茶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创造了丰硕的茶文化,奠定了茶叶生产的良好基础。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科技兴茶战略,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合作,开发了一批名、特、优、新精品茶,2003年以来,县委、政府更加重视茶产业的建设,在省内率先将国家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财政部和省、地各级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县茶产业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茶园总面积15.93万亩,茶树品种布局30余个,年加工能力4000吨,产业累计投资达3.2亿人民币。产业规模及投资排列全铜仁地区第一,全省第三。1、基本情况①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布局不断优化。截至2008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5.93万亩。其中上世纪90年代前的老茶园401.25万亩,2003年以来新建的良种无性系茶园14.73亩;良种化率为92.47%。按投产类型分类,目前正常投产茶园3万亩,低产茶园0.4万亩,初产茶园4.1万亩,抚育期幼龄茶园8.43万亩。县内18个乡镇均有茶园分布,其中,聚凤乡、龙塘镇、五德镇茶园分布分别达1万亩以上。全县种茶农户3.78万户,占农村家庭总户数的30%左右。按茶树品种分类,石阡苔茶面积2.8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17.79%,福鼎大白茶面积9.7万亩,占总面积的61%,福鼎大毫、平阳特早、乌牛早、早白尖、名山131、金萱、龙井43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铁观音、黄观音茶园面积共计2.77万亩,占县内茶园总面积的17.39%。②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不断成熟,规模逐年壮大。为了实现我县建园用苗100%本地化的目的。在“政府扶持,技术包干,订单收购和市场化运作”的政策引导下,我们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提高出苗质量,保证育苗成效,吸引更多企业和农户参加良种繁育,几年来苗圃建设规摸实现了逐年增长。2007年建苗圃410亩,2008年达到937.5亩,净增长50%,比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规划的874亩超63.5亩。③加工能力逐年增强,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止2008年,全县拥有茶叶初、精加工企业13户,个体加工业22户,在建招商引资加工企业2户,有生产加工等设施用房18000余平方米,茶厂动力设备、制茶机械300余台(套),加工业累计资产总额2144余万元,年茶叶加工能力达4000吨。其中,招商引入的贵41州昌裕农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的初、精加工厂即将竣工,将把我县绿茶再加工能力增加到3000吨。新引资成立的蓝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的名优茶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200吨,采用的清洁化流水线制茶设备居全省领先水平。2008年全县茶叶产量1147吨,其中名优茶91吨,实现生产总值8359万元。④产业策划包装与品牌打造成效显著。2008年,我县在巩固原有品牌建设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和推介茶产业、茶资源、茶产品,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出资220万元委托了中国深圳研成公司,对我县茶产业进行包装策划,着力打造“有品牌的市场、有市场的品牌”。二是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活动,成效显著。2008年3月,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生产的“夷州翠茶”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2008年4月,参加2008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和5月参加的中国上海第十五届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均获金奖。茗茶科技公司、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QS认证。10月,贵州昌裕公司、蓝天公司、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都积极参加了第二届“秀甲天下,万人品茶”活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贵州日报、铜仁日报、今日石阡”等刊物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茶产业,并通过自办“茶讯”、合办“茶周刊”,进一步拓宽了我县茶产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⑤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兴茶战略。近年来,42为满足茶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县充分用好、用活现有的人力资源,全面整合农业局、农办、扶贫办、乡企局的劳动技能培训项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再就业培训项目,集中打造茶叶生产技能培训。2008年全县共培训季节性生产技工2000多人,依托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开设茶叶中专班6个,招录学员300余人,同时选派30多名优秀青年到省内外大专院校茶业专业系统学习。⑥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迈出步伐。石阡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将茶叶发展的政府行为转化为生产经营者“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信息互用”的自发行为。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从事茶叶茶青贩运销售的经纪人已达到150人,酝酿组建茶叶农民合作社17户,已注册石阡县大沙坝乡茶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花桥镇茶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两社入社社员涉及6个村,14个村民小组,覆盖了两乡镇茶农的42﹪。2、发展优势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一是云雾多,昼夜温差大,鲜叶持嫩性好,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我县光能资源处于全国的低值区,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在春秋季节多云或阴天日数多,有利于茶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的合成与积累,有利茶叶的滋味和香气特征形成。二是热量足。县内平均气温14—16.8℃,年活动积温5110℃—5694℃。43年无霜期272—303天,雪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频率较小。三是雨量充沛,全县各地平均降雨量都在1100mm以上,5—6月降雨量都大于100mm以上,能满足茶树水份的接收。四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条件好。表现为土层厚,酸性土壤分布广。经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对石阡茶区土壤抽样检测,全县宜茶酸性土壤面积66万亩,茶叶产业开发潜力大,且土壤中锌、硒等有益元素含量丰富,有益于锌.硒茶的开发。五是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件好。六是我县工业不发达,茶区无“三废”污染。②茶文化底蕴丰厚。石阡是贵州古老的茶区之一,唐建中元年陆羽著《茶经》中就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描述。经当代茶圣吴觉农考证,“夷州”即今贵州石阡一带。宋代,石阡的茶开始进贡。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江南道载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上贡”民国八年(1919年)县知事周国华创修《石阡县志》载:“城南三十里之包溪,大地方一带、产茶最富、岁约十余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北贩四川西阳,近有到贵阳出售者”。民国前中央农业研究所实验场于民国三十一年调查,贵州省当年产茶11511担,其中石阡产茶1000担,产量仅次于安顺、湄潭之后,位居全省第三。石阡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一大批有关茶的文化,茶诗、茶歌、茶舞、茶灯、茶习俗,茶礼仪,构成了县内丰富44的茶俗文化,为茶叶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③茶产业发展基础好。一是基地规模大,产业发展的势头好。当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5.93万亩,其中幼龄茶园达到8万多亩,占茶园总面积的50%。发展后劲足,成长性好。二是加工基础好,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潜力大。目前全县已有400人的加工队伍,其中高级工以上加工能手30余人,掌握了多种绿茶的加工工艺,结累了茶叶加工丰富的经验,为新产品开发和常规产品的质量提升作了技术保证。三是品牌整合和打造取得了较好成效。石阡苔茶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标准委员会发布,申报的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在2008后进入公示阶段。县内泉都云雾茶、碧龙茶等几只品牌通过有偿使用统一管理,已完成整合,效应正在发挥,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通过产业包装、强化宣传、广泛参会参展和评奖,提升知名度和引响力,要做到合理利用与保护并举,爱惜已有的品牌建设成果。四是群众基础好,利于组织引导。当地群众有世世代代从事茶叶生产的习惯,近几年来大部伤茶农获得种茶的实惠,因此我县群众对发展茶叶生产的愿望十分强烈。④政策机遇好。按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石阡茶叶建设较早地结合了国家东茶西移的产业布局,充分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对接起来,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同时近两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45号)、《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铜党发〔2007〕17号)文件的指导下,坚持“政策推动,部门带动,项目牵动,大户促动,基本户联动”的发展方式,积极整合了一批涉农项目资金,争取了一批部省级财政农业项目的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3、主要问题①茶园投产周期长,落实幼龄茶园抚育难度较大。目前全县幼龄茶园存量达8.43万亩左右,占茶园总面积的53%左右。由于投产周期长,抚育投入大,农户可投入资金少,一些茶农容易失去耐心、信心。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引导,加大培训,合理施管,达到建一块,成功一块;另一方面要采取管园补贴扶持政策,激发茶农管园热情,全面防范和消除幼年或成年期茶树茶园的衰退低产势头。②标准化程度不高,推进速度较为迟缓。目前县内经申请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基地1.6万亩,大部分企业产品还未通过无公害认证和食品卫生安全的QS认证,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申报工作还未起步,县级生产标准化技术方案还在酝酿阶段。③投资不足,产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茶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投资环节多、耗费投资大,很多配套设施建设还需完善。如茶叶深加工(茶籽、茶多酚)标准化建设,茶艺、茶道、茶休闲、茶旅游等。464、茶产业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①“十一五”末茶产业建设目标。按照地委、行署的总体要求及《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茶园建设将达到30万亩,年均建园5万亩;茶叶总产量将达到3000吨,茶叶产值达到9000万元。到2011年,茶叶总产值达2.4亿元。②茶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叶的生产,努力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力争到2020年,把我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实现名优绿茶占总产量的15%以上,名优茶产值达到总产的70%以上;基本建成以国内绿茶销售区大中城市为重点,逐步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使石阡茶产品在省级以上城市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同时积极开发国外市场,发展出口业务。③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县委、政府每年都按照规则制定了年度茶叶生产发展方案。2008年,石阡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2008年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安排意见》(石府发〔2008〕45号)文件,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在措施方面: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二是推行茶产业建设工作常年抓、工作常态化。三是精心组织、搞好发动;四是部门帮扶、县乡联动;五是坚持标准、狠抓质量。六是整合资金,增加投入;七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加产业带动;八是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47在沿用历次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直接扶持。一是利用荒山(草坡),弃耕地,残、次林地建设茶园,且茶园单元面积达3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垦复费450元。二是利用坡榜田、坡耕地和已经验收的土地占补平衡垦复地建设茶园的,每亩补助整地费200元。三是本年度新植茶园定植沟达到开挖标准的,经县茶办现场认定后,每亩补助底肥款100元;对2007年冬至2008年春定植的幼龄茶园,单元面积在30亩以上,在2009年检查验收时,茶苗存活率达90%以上,且茶园内无杂草、及时追肥、培土上厢、套种合理的,每亩补助幼龄茶园管护费100元;2006年以前建设单元面积在30亩以上的残、次茶园,按新建茶园质量标准进行补植改造的,每亩补助补植改造费200元
本文标题: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9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