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研究生课程《中外教育史》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任志伟单位: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专业:化学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考试分数:2012年9月28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姓名任志伟单位郸城一高专业化学2012年9月28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中外教育史》考试试卷一、简答(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答:蒙养教材的种类如下:1)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字书。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典型代表。2)诗歌类蒙学课本,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最为著名。3)以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为主的蒙养教材。4)名物类教学课本。如宋代的《名物蒙求》。5)以进行伦理道德为主的蒙养教材。如《性理字训》、《弟子规》等。编写特点:1)寓思想道德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2)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古代蒙学读本,韵律自然,颇有情趣,易于记诵,适应了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而且很多故事颇具教育意义。3)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蒙学的“恒用之书”,主要在于“方便日用”。4)重视汉字的特点。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采取韵语或对偶式,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诵读和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5)著名学者直接编写或参与编写、修订蒙学教材,对保证教材的高质量,增强教材的权威性意义非凡。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答:朱熹一生勤学博览,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许多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后人整理归纳成为六条:a.循序渐进b.虚心涵洆c.熟读精思d.切已体察e.着紧用力f.居敬持志3.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观点答:要素主义者所强调的要素就是指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最宝贵的共同因素,即文化上的共同性,也就是基础知识。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与进步主义相悖的教育观点。(1)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不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传递给年轻一代。这些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是指社会的宝贵遗产,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纪律和习惯等。(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预先规定的教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占屉中心地位。但是,他们也并不否定直接经验的作用与价值,他们认为让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直接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心理与认识的基础。(3)课程要素主义者主张教育必须把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组成系统的课程传授给学生,必须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地按照各门学科内部的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课程的核心必须是要素。(4)教学方法要素主义在教育思想上继承了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在教学方法论上多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法思想,比如主张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对学生的心智训练,强调努力学习,提倡天才学习,主张严格的纪律和高标准。(5)教师要素主义强调教师中心,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占居主导的中心地位,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使儿童在教师的有益指导下健康成长。4.评述《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答:《国防教育法》的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国防教育法》在第三条中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观念是指人们对国防的认识和态度;国防知识是指有关国防的基本理论、常识;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学习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知识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人民防空知识和战场救护知识常识,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训练活动,以及越野、跳伞、滑翔、航海、驾驶等军事体育运动。因此,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凡是与国防有关的理论、知识、精神等,都是国防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从完整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来讲,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精神、此外,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外交与形势、国防体育等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二、论述(每小题20分,总计40分)1.试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答:道德教育,即德育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孔子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主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之所以如此重视德育是与其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有关的。孔子的德治论主要是为统治者建构的。⑴德育思想内容孔子所提出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德”两个字来概括。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一高尚的道德品质几乎包括了人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如忠、孝、诚、信、智、勇、温、良、恭、俭、让、廉、和、宽、敏、惠、中庸等等。现仅就主要之点简单介绍如下:1)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塑造而言,必须注重孝悌品质的养成,这是实现仁德的最基本的素质。孔子所说的“孝”往往与“忠”联系在一起。2)爱人:是仁德的核心。孔子所提倡的“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也是做人的最高准则。据《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就是对人要亲爱。孔子所爱的人,不仅包括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商人和社会一般平民,而且也包括奴隶在内。这就打破了宗族的界限和贵贱的等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把爱人放在爱物之上,珍惜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存权利是极为可贵的,有一定积极意义的。3)复礼:是仁德的表现。孔子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克己复理”的品质。孔子所谓的“礼”,主要是指遵守等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这种规范,大而言之,包括国家内部上下尊卑的社会制度;小而言之,则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常识。孔子提倡用“仁”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形式,从而实现仁与礼的有效结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4)忠恕:在孔子看来,忠恕是行仁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尽力帮助别人去做,叫做“忠”;二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叫做“恕”。⑵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孔子所建构的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仁是核心,孝悌是根本,礼是标准,其它如刚、毅、木、讷、恭、宽、信、敏、惠等都在其道德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后世儒家在孔子所提出的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使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臻于成熟。孔子的上述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延续千年,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也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子尊重个体的独立人格,并且突出了作为道德人格主体的个人独立意志。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教育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升华,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锻炼实现仁义道德和知识文化修养的完美的结合,最终实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的德育的提升。通过传授道德知识、鼓励自我修养、启发道德思考来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从道德论上肯定了每一个主体为善为恶的自觉和自由,赋予了每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的能动自主性及其内在根据。重视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孔子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点在于怎样提升群众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只有每个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个人的知识结构和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繁荣和太平。2.试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关于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有多种,即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儿童的生活、有成人的生活、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育即生活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阂,在于使学校能够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生活的特殊性,使学校不用成人的生活标准要求儿童,不用成人的活动模式去规范儿童。杜威反对儿童只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观点和作法。他认为,学校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环境,这种独特教育环境不是,也不该是远离尘世生活的世外桃源。学校生活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形态。他主张把社会生活渗透、融合在学校生活之中,从而把学校建成一个雏形的社会。但同时杜威也看到了,外部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是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学校生活应该吸收健康的社会生活因素,从而使学校变成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在这种良好、,纯洁的健康环境中接受影响。关于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忽视儿童本性的发展,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他认为儿童的生长发展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这种内在条件就是儿童的兴趣、本能、依赖性和已经形成的习惯,教育过程中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内在条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首先对经验一词作了这样的诠释: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遵循两个原则交互作用原则和连续性原则。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的过程。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的观点奠定了其教学论的理论基础。②关于课程论的探讨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进步主义教育是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的,在课程理论上势必提出与传统课程理论相悖的观点,这一特点在杜威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反对传统教育以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主张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比如园艺、烹饪、缝纫、纺织、绘画等应该在课程中占有明确的地位。那么怎样使儿童从做中学所获得的个体的直接经验转化为种族的间接经验呢?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杜威已经敏锐地看到了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也深知种族的间接经验在个人生长发展和经验改造中的重大作用,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他只反对传统教育中不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的硬性灌输。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它必须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它必须心理化。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不过怎样才能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系统的知识,始终是杜威欲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一大难题。1936年,他在《芝加哥实验的理论》一书中直言:关于'教材',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它们是在以后的年代里发展成为比较详尽、专门而有组织的知识的根基。要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曾试图研究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这段直言不讳的表白确实道出了杜威经验性课程的关键问题之所在。③关于教学方法论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上,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杜威所强调的科学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这种方法的具体程序则为:(1)感觉到的困难;(2)困难的所在和定义;(3)设想可能的解决办法;(4)通过推理,看哪一个假定能解决这个疑难;(5)通过观察或试验,证实结论是否可信。这种思维的方法实际就是一种解决问题,使人有效行动的办法,这种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做中学。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
本文标题:研究生课程《中外教育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0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