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
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张桂芳朱起峰拍摄文物大都用灯光照明,灯光对于物体所起的作用和自然光完全相同。只是在自然光下拍摄,需要物体服从光线,用灯光拍摄则是光线服从物体,所以掌握和运用好灯光是拍摄文物的关键。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质地。有的表现粗糙,有的表现光滑,有的坚硬,有的松软,有的透明,有的半透明,有的反射出光斑等。拍摄文物必须把它的质地表现出来,才能增加其真实感。一、灯光的运用1、表面粗糙物体的用光如果拍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或有凹凸花纹,如陶器上的绳纹、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着物(布纹、席纹)等,为表现好它们的质感,应采用侧光照明,表现出明暗起伏的质感和立体感。根据光源愈高、阴影愈短,光源愈底、阴影愈长的道理,凡器物的凹凸起伏变化较大时,侧光的位置就要高一点;如果变化不大甚至基本在一平面上,侧光的位置就要降低,甚至接近于90°的正侧光,才能把所要表现的细部刻划出来。假若采用顺光照明,被摄体表面缺乏细微明暗层次变化,便表现不出应有的质感。为了突出物体表面的花纹、特征,或表现它们的质地,侧光的效果是最为显著的。至于用散光灯还是用聚光灯作侧光要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例如玉、石、骨器上的使用,古纸、丝织品纤维组织等需要聚光灯。一般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陶器上的纹饰、铜器上的铭刻以及铜镜、钱币、印章、瓦当、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画像石、石雕、玉雕、骨雕等则用散射灯。运用侧光时也需要一定的辅助光,否则会出现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匀的现象,即距光源近的一方亮,距光源远的一方暗,花纹浮雕的背光部分和投影部分更暗。所以必须在与侧光相对称的位置加以辅助光线,但光线的强弱必须适度,不要影响主光的表现效果;否则都将导致被摄体失去表面的细部层次,影响到质感的表现。另外角度的高低也要看器物的凹凸情况适当调整。2、表面光滑物体的布光一些表面光滑的物体,如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其表面结构具有单向反射的特点。光线投射到上面,常常产生极强的亮斑。拍摄这类文物应使光线尽量具有柔和的漫射性质(即散射光线)。散射光的特点是均匀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一般不需要辅助光。这种光线属于自然关光中薄云遮日类型,但在灯光下却很难产生同样的效果,故需在强光灯泡前加上一层磨砂玻璃或半透明硫酸纸,使光线散漫;或者用白纸屏和反光伞反射到物体上去,这种反射光往往能够得到较为满意发效果。拍摄表面光滑的文物如果用普通强光灯直接照射,则每一个灯光都在物面产生一个光斑,在底片上形成毫无层次的斑点,灯光愈多光斑愈多。本来在光滑或镜面的我、物体上产生光斑是正常现象,而且有时需要光斑表现器物的质感,但光斑过多有损器物形象。尤其金银器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在灯光照射下,形成散乱的反射,严重影响花纹线条的清晰。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用自然光拍摄,在具有散射光条件的露天或室内,仿照前侧光的用光方法,以反光板辅助,效果要比灯光好的多。3、透明物体的用光拍摄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器皿、玉器、水晶等。一般采用侧逆光或逆光进行照明,以表现出物体透明质感和精美的轮廓线条,投影显得简练而统一,影子本身也有透明感。由于光线是从侧后方照明,其透明物体上的花纹也表现得较好。比如拍摄小件器物中,以玉器最难表现。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质地滑润,并且大都雕琢有精细的花纹,这种花纹只有在一定的角度下观察才比较显著。因此需要利用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一原理,使灯光照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恰好对称,这时玉器上的柔和反光便连同花纹一起射入镜头了。二、背景的配置在拍摄文物时,必然连同环境背景一起拍入镜头,不可能像绘画一样的自由取舍。不注意背景,不仅破坏画面的完整和色调的协调,而且影响主题的突出。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它,让它为主题服务。文物的拍摄除有些小件器物或标本,像出土的谷物、炭渣等,由于它们都不是完整的器物,因此对背景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至于其他文物,除表现局部特写,要充满画面无需考虑背景外,其它器物的拍摄都存在背景的配置问题。如拍摄透明的耳塞,如果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则器形和质感都很难表现出来;若放在一块深色并且质地比较粗糙的背景上,耳塞的光泽和透明度加强了,因而显得格外晶莹夺目。如果拍摄的物体比较粗糙,也可以选择细致一点的衬布作背景。所以表现器物需要一定颜色和质地的背景来烘托。选择背景色调的深浅,应以器物颜色为转移。但完全黑暗不利于表现空间感,而且在画面上大部分是浓黑色,显得单调而沉闷。纯白色的背景有如一张白纸也起不到衬托作用。所以我们一般主张用深灰至浅灰的中间色调。背景布的使用方法大体相同,但也小有区别。一般来说以俯视角度拍摄,只要把背景布平铺在器物下面就行了。如果以平视角度拍摄,则须把背景布的上端固定在墙上或特制的框架上,其下端自由倾斜地放置于平整的工作台上,从背景到台面中间形成弧状,使背景与台面无明显交界。这种倾斜式的布置背景,不至于出现显眼的边痕,画面背景十分简洁干净,被摄物体分外鲜明突出。有些器物由于造型特殊,局部光线很难处理,如陶钵的底部接近台面,因而底部轮廓不清,可在器物下面加一个小台座。没有适当的台座,可利用书或纸盒垫在器物下,用衬布覆盖,使底部受光,轮廓就清楚了。拍摄彩色照片,背景的配置尤为重要,因为拍摄的器物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以需要配置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颜色的背景。一般为了使照片色彩鲜艳和具有民族特色,喜欢用大红大绿,这种颜色对于衬托较富丽的金银器、玉器、瓷器等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其他出土文物,尤其是需要如实地反映原物色泽,用对比过于强烈的背景是不适宜的。拍摄彩色片比起黑白片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多,背景的颜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所以选择背景颜色时要非常慎重。对于拍摄一般文物,以用浅灰色、浅米色、浅咖啡色为宜。如需要深色,以深棕、深灰或黑色为宜。也可以在拍摄一般文物用不同颜色的背景,以便比较和选择。另外还须注意背景颜色对物体所起的干扰作用,如背景为红色则使器物偏红;背景为蓝色则使器物偏蓝。特别是物体表面光滑容易直接反射出背景的颜色来,尤应引起注意。故拍摄文物时,为了保留文物原有的真实色泽,最好不用或少用对比强烈和颜色鲜艳的背景。
本文标题:浅谈文物摄影中的用光方法及背景配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1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