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浅谈校报的深度报道-霍萍
浅谈校报加强深度报道的必要性和操作性□工学周报霍萍摘要:深度报道以其透过事物表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剖析新闻事实,具有多方位、立体性、纵深性、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满足读者的高层次需求,本文主要对深度报道的内涵、高校校报需加强深度报道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策划、构思与采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深度报道内涵式高校校报作为校党委的“喉舌”,在校媒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对广大师生的舆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服务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校报的这几项功能,深度报道近年来越来越被很多校报所重视。一、深度报道的内涵什么是深度报道呢?“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解释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式。它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情况。在时间上,它不仅要报道现在,还追溯以往,甚至预测未来;在地点上,它不仅要报道现场,还要注意地点的延伸与波及在人物上,当事人和有关人员都要详尽报道;在经过情形上,不仅要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揭示其意义和影响,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①“采用一种透过事物表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剖析新闻事实,由表及里地深入新闻事实内部,充分展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力求反映新闻事实的整体方面和发展过程的高层次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手段信息量大、思辨色彩浓、道意深刻,趣味性强,能给人以知识和启迪。”②由此可见,深度报道较普通的新闻报道具有多方位、立体性、纵深性、综合性的特点,信息含量大,思想容量深,能够满足更高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二、校报应加强深度报道的外因与内需校报应该加强深度报道的策划和采写,既是一种内在需求,又是外在形势的要求。从外在形势来说,校报作为纸媒这种传统媒介,与社会上的各类报纸同样日益受到来自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冲击,校报同行之间也在你追我赶地相互竞争,有人认为,加强深度报道是校报重要的“破局之法”“谋生之道”。由于“新闻是易碎品”,出版周期最短的校报也是“周报”,难敌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在时间上落于下风,常常面临着“新闻变旧闻”的尴尬。因此,校报增强竞争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深度上加强,较长的出版周期,也给深度报道这种花功夫出精、出深的报道形式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从内部需求来看,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不断革新,校报要想真实、全面、透彻反映各高校在这种大形势下的改革与发展,深入挖掘所面临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唯深度报道可但此任。比如《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高教30条”、“2011计划”等一系列中国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挺进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收获一些经验,校报应该加强宣传报道力度,深入追踪,将会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其次,每所大学的校情不同、各具特色,校报要展示学校的特色,以此为依托,办出有特色的校报,每个校园的校园生活虽比不上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变动多样,但认真挖掘,在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条主线工作中,仍不乏各类鲜活生动,贴近师生生活实际、值得探究的题材。另外,“运行明显的周期性使高校事物具有比社会上事物更强的规律性,更明显的重复性,……这种重复不是平面式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在纵向上有明显的脉络性。”③高校的周期性事件,比如每年的招生、就业、毕业、新生入学、军训、寒暑假工作会议、教代会等,平稳运行的周期事件中,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是在不断继承中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或者挖掘出新变化、新亮点,也是深度报道的责任所在。再者,深度报道是校报外延向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周报》自2006年由8开小报改版成为4开大报,实现了外延上的突破,但同时要求更多的新闻内容来充实和支撑,学校每周发生的新闻事件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报纸质量和可读性,避免“注水”,深度报道这种宣传形式就成为提升校报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工学周报》一个时期以来牢固树立了“三专一评”(即专题、专栏、专刊+评论)的办报理念,以此作为有力载体,不断进行深度报道的探索和开拓。三、怎样加强校报的深度报道做好深度报道比起一般的新闻报道其难度不言而喻,要求记者、编辑必须“用心、用情”“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以下是笔者对怎样做好深度报道的几点浅见。1、策划新闻策划不同于一般性的日常报道之处,即在于它是一种事先有计划、有步骤的新闻行为。策划在做好深度报道中的重要作用为很多校报工作者和研究者所共见。人们常说“好的策划等于成功的一半”。校报一段时期的报道重点必须围绕学校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来进行,才能产生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在策划深度报道选题时,首先要有宏观意识,胸怀全局,对学校全局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深度报道的策划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而好的创意来自对国情、校情的熟悉了解,来自对各级党委精神的深刻把握,来自对青年学子的高度责任感,来自善于集中师生的智慧,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调动。另外是根据选题的价值,确定报道的形式。是采用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还是采用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是采用追踪报道,还是采用系列报道,都需要根据选题的价值进行明确。如《工学周报》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进行了较为周密、细致的策划,对编辑部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开设专栏为系列专题性深度报道搭建平台,为迎接建党90周年开设了“先锋教科团队”专栏,紧紧围绕学校近年来在科研和教学中取得突出成果,对10余团队进行深入报道;“回眸十一五,喜迎党代会”专栏,深入概述学校“十一五”期间在科研、教学、学科、师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对“十二五”的展望,都达到了一定的报道深度,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2、构思与立意构思与立意是否到位关涉到一篇深度报道的成败。深度报道的构思要精妙,立意要尽量达到高、深、准。高是指记者的视点要高要远,思考要深入,切入点要准确。善于“见微知著”,以高视点构思行文,视野不被事件本身所局限,要善于从全局和大方向上把握问题的意义。比如,学校进行一项奖励表彰工作,要进行深度报道,就要能够跳出奖励本身,着眼思考奖励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奖励带来的影响、后续工作的展开等,从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给读者以启迪。如《工学周报》刊载了《扬起远航的风帆》一篇以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为背景,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果的深度报道,文章缺乏较为高远的立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欠火候,在纵深性和深度上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而另一篇《毕业金榜的背后》,文章以较为灵活的形式,精巧构思典型镜头式、片段式表现了学校各个上榜的集体和个人,受到了读者的好评。3、采访新闻业内有句俗话:好新闻是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做深度报道,就更要重视采访工作,必须进行深度采访。选取那些最吸引人、师生最关注的视角,用独到、新颖的观点去分析、探讨、论证这个问题,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作者应该具有“抱着石头沉下去”,的思想准备。平时对校园生活中的各类现象。有过基本的考虑和研究,头脑中有着尚待解决的间题,对采访对象要尽可能地“先有所知”,避免“后入为主”,要正确而巧妙地运用提问、交谈、观察、思考等采访技巧,尽可能地深入现场,亲眼看、亲耳听,获得第一手材料,把维护新闻真实性放在首位,只要和真实相冲突的,需要放弃的就要放弃,事例需要调换的就要调换,决不能含糊。首先,要拟定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包括采访对象的确定、问题的设计等。其次是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①《高校校报深度报道探析》作者:王继武;赵国龙,《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6月,第19卷,第3期;②《高校校报“深度报道”浅谈》作者:黄智明,《运城高专学报》1991年第3期;③《搞好校报深度报道刍议》,作者:中国矿业大学付金会,《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第1期。
本文标题:浅谈校报的深度报道-霍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1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