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讲比较政治学引论1、什么是比较政治学(1)比较政治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比较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至少是独立的政治体系经验科学(2)比较政治学的两种视角强调解释性的、跨国家的归纳认为国家具有独特性,对国家逐个描述2、比较政治与国际关系(1)比较政治对国内政治的研究往往是地缘性的学说来自更多的国家(2)国际关系对国家间关系的研究更多是主题性的美国学者的学说主宰3、比较政治研究的类型国别研究—在宏观图景中说明选题意义对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研究地区研究—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跨地区研究全球比较主题研究4、国别研究的基本内容概述(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社会分层、利益集团、政党政治体制(政府机构、决策模式)公共政策5、研究领域总统制与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政党制度政治文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福利政策、移民政策、环境政策妇女的政治参与、同性恋的权利6、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2)规律a)因果关系:A导致Bb)非因果关系:A和B都由C导致,A和B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3)理论a)一种因果规律及其解释b)A如何导致B(A导致q,q导致r,r又导致B)4)自变量和因变量7、比较研究的步骤1)问题和理论的选择a)给出的答案受所使用的理论的限制b)如:经济的解释vs.文化的解释2)国家的选择a)相似国家,不同政策,不同原因b)差异国家,相似政策,相似原因3)时间段的选择4)搜集资料5)分析6)理论的再次阐述和结论8、基本概念政治体系、国家、民族国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现代化民主、独裁、专制、威权、极权合法性政治文化利益集团、舆论9、政治体系的分类1)按经济发展水平:a)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按政治体制:a)民主(总统制、议会制)b)专制3)按经济体制:a)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0、比较政治研究的意义知己知彼换位思考他山之石世界大势决策依据3第二讲比较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的比较政治学1)古希腊a)柏拉图:《理想国》b)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类型的划分、混合政体)古希腊政体类型的划分(模型、理想类型)为城邦共同利益服务的政体(正宗政体)为部分人利益服务的政体(变质政体)共和政体(民主政体)平民政体(暴民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僭主政体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论•混合政体的两层含义–不同的阶级利益的混合:富人和穷人的要求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不同的政治原则的混合:议事、行政、审判(权力制衡原则:对孟德斯鸠、美国宪法的影响)•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节制与中庸的原则、服从理性•混合政体是一种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民主制与贵族制,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的政体是最稳定的2)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中世纪a)1500年中比较政治学销声匿迹b)罗马:西塞罗c)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2、近现代的比较政治学(1)近现代比较政治学复兴的背景1)民族国家的崛起2)宗教改革3)文艺复兴4)科学革命5)地理大发现(2)近现代比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1)马基雅维里:《君主论》2)霍布斯:《利维坦》3)洛克、孟德斯鸠、联邦党人——分权学说权力分立的理论与实践:防止权力的滥用•洛克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主动)、司法权(被动)–“以权力约束权力”:贵族院与平民院、相互否决权、弹劾权、违宪审查权•《联邦党人文集》与美国的实践–制衡(checksandbalances)4–联邦制4)卢梭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民主制相对平稳发展的原因宪法中的制度设计自由的传统平等的最大危险是“多数的暴政”民主制下非常可能出现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和无责任移民“生而自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地方自治和结社的传统6)马克思7)涂尔干(迪尔凯姆):《自杀论》•社会团体因素对自杀率分布的影响天主教国家比新教国家低——自杀率与宗教派别有关教义都禁止自杀不同:天主教会以牧师为中心,新教徒单独面对上帝——新教的结合程度较低•假设:社会团体的结合程度与自杀事件成反比已婚者比未婚者低家庭中子女数多的低政治危机或战乱时期低•利己主义的自杀类型世俗化、个人主义:“人是人类自己的上帝”•经济关系对自杀率的影响工商业领域比农业领域高自杀率与社会经济水平成反比长期贫穷的人中自杀率最低,富足和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中自杀率最高经济萧条和繁荣的时期自杀率高大起大落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造成破坏性影响•道德失范的自杀类型现代工业社会缺乏道德约束传统社会:利他主义自杀——基于强烈的集体意识8)韦伯:关于合法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统治类型卡利斯马型传统型法理型权威的来源追随者对超人领袖的情绪性效忠传统(长老、家长)或世袭委任,由人民直接或间接授权合法性形式对领袖的情感性信仰惯例对法律合理性的信任行政人员的类型以个人身份效忠领袖以个人身份作为首领的私人依附者官僚制3、二战后比较政治学在美国的勃兴(1)二战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1)极权主义概念的引入a)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斯大林治下的苏联2)美国的世界影响53)欧洲学者移民美国4)大量新独立国家的出现(2)二战后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脉络1)历史主义(19世纪中期——)2)制度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3)行为主义(20世纪50年代——)a)政治学的科学化研究对象:政治行为、政治过程(动态)研究方法:经验、实证、定量b)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c)后行为主义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法团主义新制度主义第三讲现代民主制的类型1、民主制1)民主a)多数决?2)现代民主制——代议制民主a)制度因素: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权、司法权、联邦制与单一制、利益集团2、利普哈特对民主制的分类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majoritariandemocracyandconsensusdemocracy)行政机关-政党多数模式共识模式行政权一党多数内阁多党联合内阁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行政主导行政权、立法权的平衡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选举制度多数选举制比例代表制利益集团自由竞争的利益集团(多元主义)协商合作的利益集团(合作主义)多党制-党派分歧的维度•社会经济–左-右差别•宗教–宗教-世俗差别,宗教(教派)之间的差别–道德问题上的分歧:离婚、同性恋、生育控制、堕胎、性教育•文化-种族–美国的民主党:少数族裔的代言人•城市-乡村•政体支持–共产党6•外交政策–参加北约、欧盟,领土问题(以色列)•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绿党-选举制度的类型•多数选举制(单名选区相对多数或过半数制,single-memberdistrictpluralityormajoritysystem)–相对多数制(firstpastthepost)–过半数制–选择性投票•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representation)•相对多数-比例代表双轨制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迪韦尔热定律(Duverger’sLaw)–多数选举制导致两党制–比例代表制导致多党制联邦制-单一制多数模式共识模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单一制,中央集权联邦制,地方分权立法权一院制两院制修宪制度简单多数即可修改的柔性宪法特别多数才能修改的刚性宪法司法法律是否合宪由立法机关自己判定司法审查中央银行制度依附于行政权的中央银行独立的中央银行多数主义混合主义共识主义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比利时欧盟3、民主制的多数模式(威斯敏斯特模式)——英国的例子英国的政治制度(行政权-政党制)行政权一党内阁:下议院多数党组阁,反对党被排除在外,极少联合内阁多数原则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内阁主导:执政党依靠严格的党内纪律确保议会内的多数支持,并确保内阁提案在议会通过多数原则政党制度两党制:工党、保守党轮流执政;代表了社会经济政策上的分野多数原则选举制度相对多数、单一代表选区(北爱、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议会、欧洲议会除外)多数原则利益集团自由竞争、多元主义、劳资对立多数原则英国的政治制度(单一制-联邦制)7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单一制中央集权(北爱、苏格兰、威尔士除外)多数原则立法权立法权主要归普选产生的下院,由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组成的上院只有延迟立法的权力多数原则修宪制度宪法易修改:无成文宪法(大宪章、权利法案、改革法案、人权法案、议会法等)多数原则司法议会主权,无最高法院和司法审查;受到欧盟的限制多数原则中央银行制度行政权控制的中央银行(1997年央行被授予独立的利率决定权)多数原则4、民主制的共识模式——以瑞士为例(1)瑞士概况人口:740万人均GDP:31,400美元宗教:天主教41.8%,新教35.3%语言:德语63.7%,法语20.4%,意大利语6.5%,罗曼语0.5%,其他9%瑞士的政治制度(行政权-政党制)行政权联邦委员会(7人):四党联合执政(2:2:2:1),德语(4-5)、法语(1-2)、意大利语(1)共识原则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立法机关不能对行政机关投不信任票,行政机关的提案遭否决时无须辞职共识原则政党制度多党制:瑞士人民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共识原则选举制度比例代表制共识原则利益集团合作主义:三方协议,利益集团数量少、规模大,强大的顶端协会共识原则瑞士的政治制度(单一制-联邦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联邦制:20个全州6个半州,各州自治(独立的教育、税收、警察)共识原则立法权两院制:代表人民的国民院和代表各州政府的联邦院(2x20+1x6=46名),同等权力共识原则修宪制度刚性宪法:在公民投票中获得多数+在半数以上的州获得多数共识原则司法联邦法院无司法审查权多数原则中央银行制度独立的中央银行共识原则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的比较多数主义共识主义8社会结构同质社会,执政党和反对党差别不大异质社会,政党间差别很大决策模式议会辩论激烈,决策透明度高讨价还价,协商妥协问题选举独裁,永久多数,缺乏制衡效率低,执政党过多,责任性弱第三讲现代政治制度的起源——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现代社会理论1)马克思:资本论2)涂尔干:社会分工论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马克思(1)早期马克思的国家观1)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批判2)黑格尔a)市民社会包含了所有经济和家庭关系,外在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机构b)普遍主义的国家与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相分离,前者高于后者c)政治代表权是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媒介3)马克思a)普遍参与的政治生活只是一种理想,现实政治无非是特定利益的体现b)政治领域只是市民社会的衍生物c)普选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政治存在,从而使政治不再成为分离的领域(2)历史唯物主义1)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2)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必须建立一门经验性的社会科学(3)资本主义的起源1)英国:原始积累的典型a)15世纪晚期b)封建战争耗尽了贵族的资源:被解散的贵族扈从c)土地贵族卷入商品经济d)羊毛工业的飞速发展:圈地运动e)宗教改革:土地由教会转到王室,继而转到乡绅手中f)自主的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2)海外贸易的巨大扩展a)地理大发现,美洲金银矿b)新的制造业中心:商业港口和不被城镇行会控制的内陆c)现代资本主义以大宗海陆贸易为基础3)农村:资本主义的最初动力a)有组织的制造业并不是产生于由行会控制的手工业中,而是产生于作为农村副业的纺9纱和织布行业b)到17世纪中叶,农业资本家掌握了大部分土地,使用雇佣劳动者,生产市场上的商品c)霸占公共土地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完成,独立自耕农随之消失d)土地与资本结
本文标题:比较政治学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3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