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气象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2.干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3.气温:在气象学上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4.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5.大气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能见度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6.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如雨、雪等。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机制之一。7.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9.大气气溶胶:指均匀分散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所构成的稳定混合体系,其中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粒子。10.绝对湿度: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即水蒸汽的体积密度,一般用mg/L作指标。1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12.露点温度: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13.大气痕量气体:大气中浓度低于10-6的气体。14.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降水。15.臭氧洞: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D.U.左右,也即臭氧的浓度较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称之为臭氧洞。16.臭氧层: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一般高度在20-50Km17.黑体/灰体:如果某种物质对任何波长的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1,则这种物体就叫做绝对黑体。如果物体对某种波长的吸收率为1,则这种物体对该种波长为黑体。如果某种物质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为小于1的常数,而不随波长变化,则这种物质就叫做灰体。18.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其辐射的能量和波长分布都与温度有关。19.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RSC=1367W·m-220.短波辐射:波长短于3μm的电磁辐射21.长波辐射:地球-大气系统所处的温度为200~300K,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4~120μm之间,均为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红外辐射。因为比太阳辐射的波长(0.15~4微米)要长得多,所以气象学习惯上把地面和大气的辐射称为长波辐射。22.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夹角。所谓子午线,就是指通过当地的经线,即正南方和正北方的连线。23.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24.米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米散射与波长无关,对各波长的散射能力相同。25.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平面的太阳辐射26.太阳散射辐射:经大气质点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27.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是一个无量纲数。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光线在大气中所穿过的路径与大气厚度的比值。在标准状态下(气压为1013hPa,气温为0℃)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称为一个大气质量数。28.大气透明系数:是辐射通过一个大气质量数气层的透过率29.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叫做地面有效辐射,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Re=RLu-RLd30.地面总辐射:到达地平面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其值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海拔高度、云况等因素。31.辐射发射率:是衡量物体表面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相对强弱的能力。物体的辐射率等于物体在一定温度下辐射的能量与同一温度下黑体辐射能量之比。黑体的辐射率等于0,其他物体的辐射率介于0和1之间。32.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放射辐射之差。33.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过程34.气温直减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程度。全球平均为6°C/km35.位温:气块经过干绝热过程气压变为1000hPa时,气块所具有的温度。36.抬升凝结高度:未饱和湿空气块干绝热上升,刚开始凝结的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37.湿绝热过程:未饱和湿空气干绝热上升达到凝结高度后,水汽开始凝结并释放潜热,继续绝热上升,凝结水不脱落的可逆过程,为湿绝热过程。38.大气稳定度: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程度。反映其是否容易对流。39.夹卷过程:云内外空气有强烈的混合,云外空气进入云内的过程称为夹卷过程。包括湍流夹卷和动力夹卷。40.大气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41.大气层结:地面上方对流层中,大气温度、湿度等要素的垂直方向分布状况,称为大气层结。42.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力,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43.离心力:离心力是一种虚拟力,是一种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在牛顿力学里,离心力曾被用于表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个非惯性参考系下观测到的一种惯性力,向心力的平衡。44.科氏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科氏力来自于物体运动所具有的惯性。45.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平均)状况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或大气中各种气流的综合。46.大气活动中心:在海平面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任何一个)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支配大范围区域内大气扰动运动的高压或低压。47.三圈环流: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分为第一环流圈,第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第一环流圈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第二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第三环流圈指中纬度环流圈。48.信风:在低空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信风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49.季风: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50.气旋:气旋(cyclone)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51.反气旋52.西风急流5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4.天气55.气候56.天气系统57.气团58.锋面59.极涡60.大气长波61.西风带槽脊63.阻塞高压64.切断低压.65.寒潮天气66.台风67.对流性天气68.大型降水过程69.江淮梅雨70.雷暴71.气候系统72.洋流73.正反馈74.负反馈.75.气候带76.ENSO事件77.厄尔尼诺78.南方涛动79.沃克环流80.拉尼娜81.大气污染: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其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都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该地区的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大气污染是指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其正常本底含量,因而对人体、动植物及其他物品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82.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83.干沉降:指大气中的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等物质随气流的对流、扩散作用,被地球表面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吸附去除的过程,具体包括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84.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被降水去除或湿沉降对气体和颗粒物都是最有效的大气净化机制。包括两类:雨除和冲刷。85.雨除:指被去除物参与成云过程,即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使水蒸气在其上凝结,云滴吸收空气中成分并在云滴内部发生液相反应。86.冲刷:指在云层下部即降雨过程中的去除。酸雨是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87.气溶胶光学直径:如果所研究的不规则形状的粒子与直径为Dp的球形粒子具有相同的光散射能力,则定义Dp为所研究粒子的光学等效直径。88.气溶胶空气动力直径:单位密度(ρ0=1g/cm3)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作低雷诺数运动时,达到与实际粒子相同的最终沉降速度(Vs)时的直径。89.气溶胶体积等效直径:如果所研究的不规则形状的粒子与直径为Dp的球形粒子具有相同的体积,则定义Dp为所研究粒子的体积等效直径。90.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者它们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91.过冷水:水的温度在0℃以下,甚至在-20—30℃以下仍不结冰,处于这种情况下的水,称为过冷却水。92.饱和水汽压: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所产生的压强,叫水汽压。空气中的水汽压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值,将会有一部分水汽凝结成液体水,这一极限值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93.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94.云凝结核:是指大气中的水汽能在其表面凝结而成云滴(液态或固态)的悬浮微粒。过饱和度小于等于1%的条件下便能使水汽在其上凝结的大气凝结核称为云凝结核。96.雾: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97.人工影响天气:人们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应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包括人工降水,消云消雾,消弱台风,抑制雷电,预防霜冻等。98.核化过程:云雾形成过程,即是水汽转变成水滴或冰晶的相变过程及长大过程,须先产生新相的初始胚胎,这种初始胚胎的产生过程为核化过程99.同质核化凝结:在纯净空气中,靠水汽分子随机碰撞相互结合而生成云的胚胎,也叫自生凝结萌核,达到某一临界半径后,为液态水的胚胎,大气中很少存在。100.异质核化凝结:水汽在异质核(作为凝结核)上的凝结,大气气溶胶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凝华核和冻结核。101.冰雹:强对流云中生成的固态降水物102.碰并过程:大小云滴之间发生碰撞而合并增大的过程。在碰并增长过程中,以重力碰并的作用最为重要,其它如布朗运动、湍流、电力以及流体引力等也可导致水滴之间的碰并增大。103.大气适应:大气运动若完全处于地转平衡状态,就没有运动的变化,所以地转平衡状态是常遭破坏的。然而,地转平衡状态破坏后,风场和气压场又相互调整,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关系,保持运动的准地转性质。因此,地转平衡的建立、破坏、再建
本文标题:气象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