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大气: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层气体通常称之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气象学: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就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太阳常数:指日地距离为平均数,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届,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辐射通量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光照强度: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强度之比。太阳直接辐射:指太阳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度:指单位面积上的天空散射辐射通量,叫做天空散射辐射度。太阳总辐射:指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就是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是指一日、一月、一年或任意时段内容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之和。生理辐射:通常把绿色植物吸收的光带称为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指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地面净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可照时间:指在天文学上常把日出到日没太阳可能照射的时间长度称为可照时间。日照时间:是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日照率: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署暮光光照时间:指太阳在地平线以下0—18°的一段时间。光能利用率: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包含的能量与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光合有效辐射能量的比值叫做光能利用率。长日性植物:指只有在光照长度大于某时数后才能开花,如果缩短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果。短日性植物:指只有在光照长度小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时数,就不开花结实。中性植物:指这类植物开花不受光度长度的影响,在长短不同的任何光照下都能正常开花结实。重量热容量,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m表示,单位为J/(Kg?℃)容积热容量,表示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v表示。单位为J/(m3?℃)导热率,λ为导热率,土壤温度是指当土壤垂直梯度为1℃?m-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上的热量,其单位是:J?m-1?s-1?℃-1导温率,导温率即单位体积的土壤,由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又称热扩散率。土壤温度日较差,一天中土壤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土温日较差。土壤温度年较差,土壤温度在一年期间,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和月平均温度的最低值之差,称为温度年较差或年变幅。气温垂直梯度(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简称气温直减率。空气绝热变化,气象学上,对于任一空气团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三基点温度,对于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农业指标温度(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午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温度表示)有:0℃、5℃、10℃、15℃和20℃积温,(Accumulatedtemperature)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单位为℃。活动积温,(Y)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有效积温,(A)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活动温度,高于生长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为活动温度。有效温度,是指日平均温度(ti)于生长下限温度(B)之差。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的现象。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E与实际e的差值。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一定时,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蒸腾系数:植物形成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作物水分利用率:作物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蒸散(农田总蒸发):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称为农田总蒸发量,亦称蒸散量。降水平均绝对变率:它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平均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作物水分临界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作物对水分供应要求最敏感的时期称作物水分临界期。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常用16个方位表示。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水平移动的距离。气压:指大气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指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称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因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或科里奥利力。风压定律:指在摩擦层中,由于风向斜穿等压线流向低压,故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则相反。这就是白贝罗定律,又叫风压定律。地转风:指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的风,称为地转风。摩擦风:指考虑摩擦力影响后作用于空气块各力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摩擦风。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过程。大气活动中心:指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常年性或季节性的稳定的高、低压系统。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以年为周期,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风。地方性风:指在有限区域内,因地方性条件(如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或地表性质等)而形成的风。海陆风:指以日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改变风向的风,称为海陆风。山谷风:指在山区出现的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的风。焚风:指气流越过山岭后,在背风坡绝热下沉形成的干而热的风。峡谷风:指当气流从开阔地区向两山对峙的峡谷地带流入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在峡谷内堆积,于是气流将加速流过峡谷,风速相应增大,这种比附近地区风速大得多的风叫做峡谷风或穿堂风。乱流:指是一种不规则的流体运动,流体微团在流体作杂乱无章的涡旋运动,流体内各层次之间相互混杂,单个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地面粗糙度:指气流吹过起伏不平的地面时,地面愈粗糙,高低不平的障碍物愈多,那么,造成的乱流也愈强,乱流系数也愈大,这就是影响乱流的粗糙度。高压脊:简称脊,是有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其气压值沿脊线向两边递减,脊附近空间等压面类似地形中狭长山脊。低压槽:简称槽,是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一般由北向南伸,相反,由南向北伸的槽称为倒槽。高压:高气压,又称反气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心气压高,向四周逐渐降低,空间等压面类似山丘,呈上凸状。低压:低气压,又称气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逐渐增高。空间等压面向下凹陷,形如盆地。鞍形场:鞍形气压场,简称鞍,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鞍形区空间的等压面形似马鞍。气团:在水平方面上物理性质(温度和稳定度)比较均匀,垂直方向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暖气团:一个气团比相邻气团温度高或向着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使它所经之地变暖,而其本身逐渐冷却,这种气团称为暖气团。冷气团:如果一个气团比相邻气团温度低或向着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使它多经之地变冷,而其本身逐渐增热,这种气团称为冷气团。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一方推移的锋称为暖锋。冷锋:冷锋指冷气团向暖气团一方推移的锋。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东北冷涡:是指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一定强度(有2~3条闭合等高线)的高空冷性涡旋。寒潮:寒潮是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制定的全国性寒潮标准是: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在48h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以下,大陆上有相当于3个大行政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3个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水汽凝华而形成的白色结晶物,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霜冻是指在短时间作物遭受的低温危害,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初霜冻:发生在秋季,是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秋季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终霜冻:发生在春季,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辐射霜冻:在冷高压控制下,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和植物表面因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又称为“静霜”。平流霜冻:由于强冷空气入侵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无霜期:终霜冻至初霜冻之间的日期为无霜期。台风: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称为台风;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称为飓风;印度洋、孟加拉湾称热带风暴。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统称为热带气旋。干旱:指一个地区长期无雨或缺雨,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受抑、甚至死亡,造成减产或失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冷害: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大气的统计状态。暖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的洋流,水温比所经过海域的水温高称为暖流。寒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所经过海域的水温低称为寒流。大陆度:又称大陆度指数。表示气候受大陆影响程度的指数。光合生产潜力:是指当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所决定的产量上限。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确定的产量上限。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土壤养分、二氧化碳、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家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上限。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对农业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源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干燥度:是指某时段降水量与同时段蒸发力的比值。小气候:所谓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状况和性质不同,以及人类和生物活动产生的近地面气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的小气候,它是农田贴地气层和土层与农作物群体之间生物学和物理学两种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面(活动面):活动面是能够吸收和放射辐射能,并与邻近的气层、土层进行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调节周围空气、土壤的温度、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表面。它是气层和垫在其下物质层的交界面,也称为作用面。作用层(活动层):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以及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不只局限于活动面上
本文标题:气象学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