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
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量中被输移出特定地段的泥沙量。流域产沙量:在特定时段内,通过小流域出口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正常侵蚀:又称地质侵蚀或者自然侵蚀,它是在不受人为影响条件下自然应力对地表物质的的分离、破坏和搬运的过程。加速侵蚀:侵蚀速度超过正常侵蚀的侵蚀。古代侵蚀:地质历史时期的侵蚀。现代侵蚀:参与了人类活动影响,是自然侵蚀加速或者延缓。土壤侵蚀强度: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土壤侵蚀程度:反应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发展阶段的差异。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率与成土速率相平衡,或者长时间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不下降情况下的最大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地面自然生态平衡失调后可能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度。土壤侵蚀模数: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t/km2·a表示。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荒漠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土地退化: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①查清水土流失现状②回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状况和效益③跟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动态④为政策法规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⑤为社会公众提供水土保持生态服务2、水土保持监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持续性原则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①地域不完整性,地貌类型多样,治理难度大②形式多样性,治理及其复杂③侵蚀时间潜在性与侵蚀事件突发性④侵蚀强度变化大,危害十分严重⑤流失物质成分复杂,污染危害及其大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植被,恶化环境①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②污染土壤与水体③加快地下水位下降④威胁城市安全2)淤积河道,加剧洪涝灾害,破坏基础设施3)降低岩土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4)占用土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危害农田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本文标题: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7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