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汉英称呼语体系的讨论
对比中英语言中对于称呼语区别作者:李苏默上海外国语大学13级第一章序言第二章汉语称呼语体系的介绍与分析第三章英语称呼语体系的介绍与分析第四章中英称呼语体系对比第五章总结第一章序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向来少不了对彼此的称呼。如何正确地称呼相互有交集的人,是一门很有深度的学问,可以从多方面下手去研究,例如:从亲疏远近的程度,从长幼尊卑的角度,还可以从个人交往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定义去区分对不同交往者的称呼。然而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存在许多不同,并非时时刻刻都能够在任意两种或是多种语言中,找得到对应或是对等的词。那么针对这一现象,鄙人在此做了些许分辨与研究。具体分析参见后章。第二章汉语称呼体系的介绍与分析众所周知,汉学本身就是一门很宏博的学问,称呼语的研究在汉学中也是很有分量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我国学者们开始注意日常言语交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机器意义变化。祝畹瑾先生仿照西方学者的方法设计了一份汉语称呼流程图,并认为“在我国的称呼系统中,辈分和年龄或年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待亲属、邻里和师长”。现在参照祝先生的言论,对汉语称呼语的体系做一个小划分,详见以下几种切入的方法:(1)以长幼关系为重点加以研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长幼的秩序有着严格的划分,对于长幼间的称呼方式也有着界限分明的规则。关于年龄秩序的划分,大致如下:1.十来岁的孩子,大多称为“男娃/女娃”;2.对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我们会称之为“小伙子”或“姑娘”;3.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我们则叫做“大叔”或者“大妈”;4.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群,我们一般用“大爷”或者“婆婆”来称呼他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称呼本身就是带着长幼排序意味的,也就是说,这些都是本身自带年龄划分的用词。再有就是长幼间的称呼差别。一般来说,某一年龄层的人对小辈或是熟识的同辈人,可以直呼其名,或是使用自己定义的独特代称来称呼对方,比如说:古稀老人可称其儿子为“儿啊”、“小子”、“陈XX”,称其同辈为“老赵”、“赵XX”、“老友”、“伴儿”;同理可用于其他年龄层的人。但是小辈对长者,或是初次见面的同辈,则需要注意称呼语的使用,如果出现以下的称呼错误情况,则是会闹出事情来的,例如说: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直呼其父亲的姓名,对于初次见面的同学称其为“阿甲(某种绰号)”,这样的情况都是属于称呼语不当的情况。(2)以亲疏关系为重点加以研究:在中国,人际关系是个十分复杂的大网,要区分亲疏远近关系就需要依靠称呼的不同来完成交际。而血缘关系被普遍认为是最为亲近的关系,但是即使是这样亲近的关系,也还是细节上的差别。比如说: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同姓脉系亲属等。直系血亲一般指直系的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其称呼大致有“爷爷(外公)”、“奶奶(姥姥)”、“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外)孙子”、“(外)孙女”。旁系血亲是相对直系血亲而言的,它指与自己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与自己同出一源的血亲。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其称呼包括“叔叔”、“伯伯”、“婶婶”、“堂兄(弟、姐、妹)”、“表哥(弟、姐、妹)”等。由以上两点可看出,在汉语称呼语体系中,对同一个人的称呼可以有多种对应词,还可以由某一词汇衍生出多种称呼方式,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关系变得更难以梳理。第三章英语称呼语体系的介绍与分析相比汉语由于复杂错综的人际关系而形成的多重称呼语体系,英语中的称呼语要相对简单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在英美文化背景下,多是单线关系而非网状关系,即“两两成行,单向交往”。而且英语称呼突出性别,不强调父系母系,学院级家族关系,因联姻而产生的亲属余氯以法律认可的内涵形式出现,既简洁明了,又体现了较强的法律意识而不含宗族或本家的亲属观念;各辈之间的称呼语呈线性形式向上下伸展,不向四周扩张,是核心家庭在生活结构上的反映,蕴含着亲属之间平等的思想。所以英语中对于称呼语的要求就没有那么多的框框条条,相对要简单些。以下是英语称呼语的划分参考:(1)以熟稔程度划分:一般来说,英语文化背景下,是以小家庭为单位来衡量亲疏程度的,也就是说(外)祖父母、父母、儿女这些人是为关系最紧密的,称呼上也是相对严谨的,即可对应称为“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son/daughter”。值得注意的是,儿女们如果与长辈的关系足够亲近,也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这并不会被视为是冒犯;而且通常情况下,长辈对小辈的称呼都是直接使用名字,不会特意去区分小辈间的年龄差距或是亲疏程度。至于不属于家庭单位内的人际交往,英语文化中也有着自己的规则。初次见面的人一般在自我介绍后,都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William”、“Alice”;若是不知道对方姓名的,则会用“Sir”、“Miss”、“Madam”之类模糊的人称代名词作为替代。(2)以身份地位等级划分: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称呼语除了受熟稔程度的规制外,还跟社会身份和地位相关联较多。上一点中提到过,亲属间若足够亲近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在正式场合下,直呼其名是不符合社交规则的,那么为表亲近又能符合社交规则,则可以转化其称呼为“GrandpaSam”、“AuntSusan”等既能表明身份又能显示其亲属程度的语言。除此之外,公开社交中对于称呼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场合下有着不同的称呼变化:在职场中,员工对老板和同事的称呼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职位头衔加以区分性的称呼,如“Lily”、“ManagerRobert”;在正式的宴会/聚会场合,则必须在对对方的称呼前加上相应的头衔以示身份,如“SirAlbert”、“QueenElizabeth”;在亲朋好友相聚的场合,由于英语中没有伯母、姨妈、舅母之类的区分,这时候如果只用aunt来称呼对方,容易造成混淆,那么就需要补充姓名来完整称呼,如“UncleLuis”、“AuntAnn”。第四章中英称呼语体系的对比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观念,与英语文化背景下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观念有所不同,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很明显的差别。汉语遵循“仁”与“礼”的法则,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称呼人应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由于压抑的价值观而衍生出来的“自卑而尊大,贬己而尊人”这样有些扭曲的思想来。英语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提倡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这种注重个性,肯定个人的价值观念使得英美人更倾向于在竞争中求生存,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下为汉英各自拥有的称呼语体系的一小部分对比,主要以亲属关系进行对比:英语汉语grandfather爷爷,外公grandmother奶奶,外婆Father(dad)mother(mom)爸爸,妈妈Brother,sister兄弟姐妹uncle伯父,叔父,舅舅,姑父,姨夫aunt伯母,婶婶,舅妈,姑母,姨妈nephew侄子,外甥niece侄女,外甥女Brother-in-law大伯子,小叔子,内兄/弟,姐/妹夫,连襟Sister-in-law大/小姑子,嫂子,弟妹,妯娌,大/小姨子,舅嫂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由表格可以看出,汉语中称呼划分更为细致,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英语则是简单直接,人际关系更为单一明了。第五章总结文化与语言密切相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体现。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称呼语(addressforms)是人们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一语言的称呼语体系都包含着与该语言所相关的特定的文化内容。从人们的称呼语中,可以看出某一社会、文化的人际关系情况、地位分布情况等。每一个社会文化都有体现自己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处世原则等方面的一套称呼语体系,各个文化之间的称呼语体系不尽相同。随着当前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增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与自己文化不同的称呼语体系,增加相互间的了解。
本文标题:汉英称呼语体系的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9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