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__五彩民歌风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第一课时教学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设计目的:一、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二、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三、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四、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2、唱好连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1.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2.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二、你说我说大家说(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3)台湾民歌分类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2)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但是这首歌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四、四分音符的学习(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561用节奏型举例:2/4xx|xx|xx|xx|xx|xx||x的时值为1请同学们通过你对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出来。如:教师引导(拍手)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歌曲伴奏型。五、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尝试运用身边的材料为歌曲设计伴奏。第二课时教学课题:跳柴歌设计目的:一、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二、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具准备:钢琴、歌曲伴奏音乐教学设计:一、常规训练二、组织教学。三、教学新歌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4、跟琴唱词。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6、歌曲艺术处理。(1)小组交流意见;(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四、律动《跳柴歌》1、想一想,不用竹竿我们可以怎样跳?分组合作试一试。2、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3、在有蓝色色块的地方做:拍腿:2/4××|○○||击掌自拍:2/4○○|×××||伴奏组:尝试运用身边的材料为歌曲设计伴奏。五、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生:葫芦丝。(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六、课堂总结。第三课时教学课题:音乐欣赏《花儿与少年》设计目的: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音乐分段。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音乐中拍子变化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教具准备:音响设备教学设计:一、常规训练二、组织教学。三、复习歌曲《跳柴歌》四、欣赏《花儿与少年》。1.欣赏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1)熟悉音乐,听一听,跟琴唱一唱。2)听音乐,思考:听出音乐的变化了吗?能为乐曲分分段吗?尝试用你的手打打拍子,乐曲用了几种节拍?顺序怎样?——交流3)音乐简介:《花儿与少年》是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欢快优美,具有浓郁的高原风情与生活气息,在我国流传很广。该曲是ABA三段式结构:A段旋律:2/4,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旋律:3/4,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A段再现。4)再听音乐,随音乐的节拍与情绪变化动一动。2.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声对唱)——交流:讨论、比较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五、拓展花儿的来源:甘、宁、青“花儿”又称“少年野曲”。是聚居与该地区的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民族一律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取名“花儿”。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六、课堂总结。第四课时教学课题: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设计目的: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教学重点和难点:1、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2、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教材分析: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教学设计:一、常规训练二、组织教学。三、复习歌曲《跳柴歌》四、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生:葫芦丝。(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六、课堂总结。《丰收之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歌曲表达了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教学设计时我把听、唱、动三者相结合,把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来体验、感受,使孩子们对秋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与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一般,但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游戏、竞赛、即兴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从这点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设计目的1、使学生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在歌曲中感受丹麦音乐的风格特点。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充分感受勤劳、质朴的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进行表达,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逐步高涨的情绪。3、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知道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丹麦音乐风格,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难点:能简单了解歌曲发展的手法,学会以情带声的歌唱。教法与学法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设计目的,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法等,进行直观教学。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设计媒体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个载体,他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本节课,我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1、出示部分果实图片,学生猜谜,激发兴趣。2、播放农民丰收动画,以进行节奏训练。3、欣赏歌曲的同时,播放根据歌曲内容自制的动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歌曲。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几个谜语你猜一猜,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课件出示谜语)二、表演劳动场景----歌曲节奏、重点句教学【设计意图:单纯的学习节奏,学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接受,通过表演的形式,再加上一些象声词,使学生在表演中掌握歌曲的重点节奏,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而这些果实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的播种、耕耘得来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农民伯伯呀?(出示课件)2/4XXXX︱XXXX︱XXXX︱X0‖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看,他们手中的镰刀用的多带劲啊,真是个丰收年。)2/4XXX︱XXX︱XXX︱XX‖嘿哟哟嘿哟哟嘿哟哟嘿嘿(瞧,他们箩筐里的果实真沉啊,这担还挑得动吗?让我们为他们鼓劲吧!)2/4XX︱XXX︱XX︱XXX‖加油加油干加油加油干(听了同学们的加油声,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是不是?那咱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吧!)生:学习歌曲重点节奏。师:把同学分成三组,现在我们三组同学一起进入,将收割、挑担、加油的劳动场景完整的表演出来怎么样?生:一起表演。三、新课教学师:同学们表演的声音真热闹啊,丰收的喜悦,飞过高山,越过原野,感染了我们,同样也感染了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丹麦。原来现在也是丹麦的丰收季节,他们正在开心的唱歌、跳舞,唱起了《丰收之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师: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
本文标题: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__五彩民歌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9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