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井冈山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A.水能、风能B.太阳能、地热能C.生物能、核能D.天然气、石油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A.林地B.草地C.耕地D.沙漠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读下面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4—5题。4.①②两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5.②③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光照D.坡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6—8题。6.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A.气候、地貌B.气候、水文C.土壤、植被D.植被、自然带7.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8.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读下图,完成9—11题。9.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10.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11.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质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A.煤炭B.机械产品C.棉花D.粮食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已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该铁路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据此回答12—14题。12.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13.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A.三江源地区B.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C.藏北高原和昆化山南麓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14.规划中的进藏铁路有青藏、滇藏等线路,目前首先兴建青藏铁路的最重要原因是A.滇藏铁路要穿越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破多地区B.滇藏铁路线路太长、且沿线地区气候恶劣C.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达,铁路建设的投资小D.青藏铁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开发藏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下面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15.“神舟”5号飞船返回仓的着陆场选择在A.甲地形区中部B.乙地形区中部C.丙地形区中部D.甲、乙两个地形之间的地带16.与甲、乙两个地形区相比,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荒漠化D.土地盐碱化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7—20题。17.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A.冬季B.秋季C.春季D.夏季18.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19.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太阳辐射强B.热量充足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20.图中a、b、c、d四个聚落,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aB.bC.cD.d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1—22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2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2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右图所示为我国南方地区,回答23—25题:23.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C.土地盐碱化D.土壤酸化24.解决该地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B.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C.大力推广生活用油和煤气等D.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水电资源25.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7月伏旱B.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到20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5—9月C.雨热同期,热量丰富,≥10°C积温在7500℃以上D.光、水、热资源丰富且配合好,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活动的结果二、综合题(共50分)26.(23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引起的主要后果是、。(2)2006年3月,北京遭受一次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主要来自我国和河北西北部。分析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3)据测算,黄河在B处径流量比C处减少30%左右,原因是什么?(4)黄河在D河段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试分析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5)黄河上游CB河段水量减少,给下游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谈谈合理利用黄河水的措施。27.(12分)读某区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北部D.西南部);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5)乙图中B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B处有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是__________________。(6)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分)。材料l京沪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300公里,共设置21个客运车站。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材料2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1)简析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有利区位因素。(2)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西部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3)京沪高速铁路起止点是我国的两大城市群,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9.读“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示意图”.填空并回答问题。(7分)(4)填出图中序号①—④代表的商品粮、棉基地的名称。①②③④(5)简要说明上述地区建立商品粮、棉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B2.B3.D4.A5.B6.A7.C8.D9.C10.A11.A12.B13.D14.A15.A16.D17.D18.C19.A20.B21.D22.C23.A24.B25.B26.(24分)(1)水源(1分)土地沙漠化(1分)土壤盐碱化(1分)(2)内蒙古中西部(1分)自然原因: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干旱,多大风天气;(2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2分)(3)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而且少支流汇入(2分);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2分)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2分)(4)水土流失(1分)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多暴雨;(3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3分)(5)全流域统一规划,节约用水,防治污染。(2分)27.(12分)(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2分)(2)煤炭(1分)(3)平原丘陵高原山地(2分)(4)B畜牧业(2分)(5)渭河平原(渭河谷地)秦始皇兵马俑(2分)(6)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径流变化大(3分)28.(8分)((1)我国第三阶梯,地势起伏小;减轻南北客运的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先进的科技保障(3分)(2)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2分。答对2点即可)(3)环境问题严重;用地用水紧张;交通拥挤,住房困难。(3分)29.(7分)(4)(每空1分)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黄淮平原(5)光热条件、降水条件较好,雨热同期。(1分);临近河湖或地下水丰富,利于灌溉(1分);地势低平,土壤肥沃(1分)。
本文标题:江西省井冈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1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