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监测.
场地环境调查与监测2016年1月沈阳内容提纲•场地污染形势及相关政策•环保部场地修复相关技术导及指南•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场地环境监测技术一、场地污染形势耕地受农药、化肥污染的面积不断扩大。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中科院生态所土壤污染以及地下水污染更具有隐蔽性,也更难治理一、场地污染形势工矿场地污染问题突出。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采矿区等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均在30%以上。流域性和区域性土壤污染问题突显。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场地污染形势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逐步积累的污染演变成的污染事故频繁爆发90%污染最终都要归于土壤----全国人大代表吴青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11]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1、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到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出台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显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开展农用土壤和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农村地区要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城市地区要根据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以规划调整为非工业用途的工业遗留遗弃污染场地土壤为监管重点。重点领域与任务农用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被污染场地再次进行开发利用的,应进行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继续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完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农产品产地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与备案制度及污染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制度,明确治理、修复的责任主体和要求。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强化土壤环境监管。深化土壤环境调查,对粮食、蔬菜基地等敏感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区进行重点调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试点。加强城市和工矿企业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开展污染场地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将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场地,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且不得用于住宅开发,对已有居民要实施搬迁。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对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11]63号“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将积极促进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的开展。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体系,形成若干解决不同地域农村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套技术,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六大主要任务1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23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45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6加快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政策走向土壤环境保护立法--2012年1月,土壤环境保护法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制订、修改、完善农业用地土壤标准、工业用地土壤标准、商业用地土壤标准及居住用地土壤标准(土壤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的标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与要求我国地下水污染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较差-极差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2009年上报环保部的环境污染事件共计709起,6年内几乎上升了3倍,其中以水污染事件居多•地下水污染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数据来源:北师大水科院丁爱中教授研究)地下水问题日益突显,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框架•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1、总体谋划•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区域方案•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3、摸清家底•调查、监测、评估、修复4、指南规范•地下水领域公益科研项目5、科学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6、地方项目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示范。完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农产品产地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2、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加强重点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取缔渗井、渗坑等地下水污染源,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防范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危险废物、城镇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重点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的出台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史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地下水这一战略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正式、高层次的纳入国家层面的决策。《规划》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体系,为我国地下水与地表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格局的建立,为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稳步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1•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2•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3•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4•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5•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6•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7•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8规划八项任务《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六类项目序号项目类型投资(亿元)优选重点合计1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27.00.027.0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43.00.043.0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3.4196.3199.74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10.249.759.95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3.810.514.3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1.41.32.7合计88.8257.8346.6规划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2013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了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编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是地下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矛盾突出的地区,也是先行先试、从严从紧落实《规划》的地区。《方案》的迅速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该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进行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方案》是全面推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先行先试。•综合考虑各单元地下水污染指标、地下水使用功能、防治需求等因素,划定为治理单元、防控单元和一般保护单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单元区划图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率先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单元是指地下水污染严重,并已对地下水饮用水源构成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开展污染治理的单元;地下水污染防控单元是指地下水污染相对不够严重,地下水饮用水源存在一定风险的单元;地下水污染一般保护单元是指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比较安全的单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单元区划图30个污染防治单元治理单元:8个防控单元:16个一般保护单元:6个《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科学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方案目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二是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三是明确了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防治任务四是提出了防治工作开展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2011年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扭住“双源”(7类污染源和饮用水源)兼顾区域(城市群、井灌区、岩
本文标题: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1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