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淄博实验中学高考资料全国高考生物试题与解析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各不相同。在转录与翻译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决定了mRNA的碱基序列,mRNA中碱基序列(密码子的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与排列次序,故选项B正确。在不同细胞中,从反密码子角度分析,运载20种氨基酸的tRNA共有61种,故选项A错误;细胞中的核糖体都是由蛋白质和rRNA构成的,故选项C错误;在翻译过程中,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不同的生物或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故选项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特点与原因。癌细胞具有无限的分裂能力,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接触抑制减弱或丧失,在组织中容易转移、扩散,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等,故选项A、B正确。致癌因素有物理致癌因素、化学致癌因素以及生物致癌因素,其中生物致癌是指病毒癌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导致癌变,故选项C正确。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的增殖,原癌基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故选项D错误。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的基础知识。哺乳动物因饮水过少或摄盐过多等,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而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饮水中枢将信号传给大脑皮层而产生渴觉;一方面,引起下丘脑产生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选项B与题干信息相符合。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2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条件反射的基础知识,包括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等内容。“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需要视觉中枢等大脑皮层结构参与活动,故选项A正确。“唾液分泌大量增加”,说明该过程的效应器是唾液腺,故选项B正确。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中,局部电流传到突触前膜时将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进一步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即出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故选项D正确。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去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测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与运输等知识点,考查观察与识图能力。胚芽鞘的尖端是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故选项A、B错误。单侧光能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生长素在胚芽鞘背光一侧分布多而向光一侧分布的少,且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3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考查识图与获取信息能力。季节变化、天敌等对种群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与死亡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故选项B、C正确。从图示分析,2月与12月没有未成年的个体,4月、6月、8月以及10月有一定量的未成年个体,但每个月的出生率与死亡率都难以断定,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故选项A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正常的性别比例,将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故选项D错误。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的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_______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葡萄糖呼吸(或生物氧化)(2)72~9626.5(3)224(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包括胚乳中淀粉的水解、胚细胞的呼吸作用以及细胞原生质的合成等,同时考查曲线图的识别、分析与运用能力,获取信息与处理的能力。(1)葡萄糖是淀粉的结构单位和淀粉彻底水解的产物,通过细胞呼吸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玉米胚乳中的淀粉等有机物有两大作用,其一是氧化分解为种子萌发供能,使整个种子中的有机物总重量逐渐下降;其二是转变成细胞的原生质,满足细胞生长、分裂与分化的需要。故种子干重下降最快的时间段种子的呼吸最快,呼吸消耗的干物质为204.2mg-177.7mg。胚乳转化成幼苗的组成成分,其最大转化率发生在第96至第120小时之间,最大转化率为(118.1-91.1)—(177.7-172.7)=22。(3)种子萌发120小时后,若细胞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发芽种子的干重将继续下降;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则发芽种子的干重下降的速率将减慢,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后,发芽种子的干重会上升。“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这句话很重要,即在黑暗条件下发芽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故本题第(4)问的答案是“下降”,原因是“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__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脑的分级调节,包括反射弧的组成,突触结构等,5同时考查观察与识图能力。(1)肺牵张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a)、传出神经(c)与效应器(d)五部分。肺牵张反射的中枢位于脑干,而其最高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高级中的调控。(2)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存在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神经元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树突的膜或细胞体的膜)三部分。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鼠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答案:(1)1∶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1∶1毛色正常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和基因突变的基础知识,题目十分简单。(1)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若异常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是显性突变,则正常个体为隐性纯合体,基因型可记作aa;因为“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故突变型个体为显性杂合体,基因型可记作Aa;“用上鼠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即Aa×aa为测交,则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1:1。(2)如果异常鼠的出现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则毛色正常对异常为显性,毛色正常鼠的基因型可记作AA或Aa,毛色异常鼠的基因型可记作aa。“用上鼠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即为AA×aa和Aa×aa,前者杂交子代全为显性个体,后者杂交子代将出现1:1。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6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_。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雄鹿
本文标题:淄博实验中学高考资料全国高考生物试题与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3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