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材料题主题式分解--国际外交主题
国际外交主题1.(2015·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3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海禁”政策;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国际外交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基本内容,根据材料一中“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中国为核心形成与周边国家、地区及部分西方国家之间的朝贡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通过礼仪来体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的,根据材料一中“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的信息,可知其内容为以朝贡贸易作为维护朝贡制度的手段,根据材料一中“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说明其内容为包括了官方和私人性质的朝贡贸易;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等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了清朝时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根据材料一中“将‘厚来薄往’的传统理念应用于朝贡贸易”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体现出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据材料一中“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信息,可说明朝贡贸易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的信息,可说明其特点有带有强权主义的色彩,根据材料二中“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的信息,可说明其特点为是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结合国际法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这一历史史实,可分析出其特点为反映了近代西方法律和契约精神;第二小问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根据料二中“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的信息,可知其影响有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史实,可分析出其影响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中“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可知其历史影响有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进程。【答案】(1)内容: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8分)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6分)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7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3个要点7分)2.(2015·北京东城一模·37)(36分)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10分)(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12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戊戌变法;国际外交主题【解析】(1)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出西欧的社会特征,从“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可得出特征是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出现新城市,从“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可得出特征是出现新阶层,从“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可得出特征是旧的经济体制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兴起;然后对比宋元时期在同一领域的史实,总结二者相同之处。(2)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材料中不同时期中国和西方首脑外交内容,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解释说明即可。(3)近代中国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故概括三大事件的成就,说明近代中国在经济、思想和政治领域如何进步的。【答案】(1)不同: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兴起;但旧的经济体制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10分)(2)本题14分。示例:古代西方,在专制统治之下,首脑外交是主要形式。古代中国由于实行朝贡外交,不存在首脑外交。到近代,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法治的建设,外交不再由首脑把持,被职业外交取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也形成了职业外交。20世纪中前期,在世界大战、冷战等大国对弈中,大国之间首脑外交再次出现并走向成熟。随着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也开始参与到首脑外交的舞台。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多极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提供的便利条件,使首脑外交更加盛行,由少数大国之间发展到广泛参与,外交活动的内容从政治扩展到经济、生态等领域。中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积极主动的开展首脑外交。综上所述,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联系。(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在此指导下,洋务派开办机器工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末,以康有为首的维新派把儒学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把西方民主制度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结合,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以此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民主化的进程。(12分)3.(2015·天津南开一模·1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中国经济网”(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10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国际外交主题【解析】(1)据材料一“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得出海上丝绸之路,据“到15、16世纪”“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概括回答即可。(2)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得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据材料二“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结合所学,得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概括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意义,据材料三中“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得出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三“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得出周边和平环境;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三“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得出地区合作,“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得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概括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新航路的开辟。(4分)(2)影响: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如果写促进民资产生给1分)(3)意义: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周边和平环境。(4分)特点: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
本文标题:材料题主题式分解--国际外交主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5872 .html